大疆搅局自动驾驶 聚焦激光雷达传感方案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如果大疆称第二,没有谁敢称第一。

2013 年 1 月,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无人机公司大疆发布了一款可以随时起飞的四旋翼飞行器整机“大疆精灵”。凭借一体化和易用性,“大疆精灵”撬开了民用多旋翼无人机的大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15 年,大疆拿下全球消费级无人机 70% 的市场份额;2017 年,大疆销售额高达 180 亿,至今依然以碾压性市场份额盘踞霸主地位。

信奉“先有技术突破、再有市场需求”,大疆一直用技术先行的作战策略开疆拓土,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可以看作他们打下的第一块地盘。如果把消费级无人机换成其他赛道,大疆能复制自己的成功吗?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 CES 2020 上,大疆赚足了眼球,不是因为“老本行”无人机,而是另外一个新玩意儿——激光雷达。

这家发布激光雷达的公司,你可以说是大疆,也可以说不是大疆。因为这家公司名叫 Livox ,运营主体为香港览沃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基于大疆内部孵化机制成立的独立公司。

大疆做激光雷达并不是新鲜事,引起热议的是新品定位的领域——自动驾驶,而且产品还有着鲜明的大疆特色:售价远低于同类产品价格。

一时之间大家纷纷猜测:大疆这是要布局自动驾驶了?

对于这一猜测,大疆的官方口径是:“我们持续关注技术前沿,其中也包括如何将我们的技术应用在汽车领域,这一探索已有一定进展。”

不过大疆内部知情人士也给我们的猜测泼了一些冷水,他说“大疆今年的确会有更清晰的图景,但和 Livox 关系不大。至少目前我们不认为 Livox 是在为自动驾驶布局。单纯理解,这次就是在卖传感器。”

无论这名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是否准确,但是 Livox 新推出的激光雷达产品确实给国内自动驾驶市场投下了一颗小型“地雷”。

以“性价比”搅局市场

事实上,大疆的激光雷达传感器从 2019 年 1 月就开始销售,主要有 Mid 系列的 Mid-40 和 Mid-100,服务于测绘行业及智慧城市,售价分别为 3999 元和 9999 元。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一位在读博士生是Mid 系列的使用者,他认为Mid-40 性价比非常高,但是之前没有任何适配的算法,因此他一开始是抱着试玩的心态看看这个雷达能够做点什么。

在经过多次应用之后,对 Mid-40 的评价是:“除了 FOV(视场)有点小之外,其他的都还挺好,很适合测绘,机器人导航等场合,自动驾驶没有试过,不好评价。”

至于 Livox 新发布的两款雷达,对 InfoQ 表示已打算尝试,“效果好的话日后会使用它们做研究。”


Livox 旗下四款激光雷达参数和价格信息。图片来源:Livox与 Mid 系列

不同的是,Livox 的两款新产品 Horizon 和 Tele-15,分别为 Level 3 和 Level 4 自动驾驶而设。前者的探测范围大约在 260 米,后者则为 500 米,并且已实现量产,分别在今年 1 月和第二季度开售。

高性价比依然是大疆产品的最大特色,两款产品售价均在万元以下,官方宣称新雷达的非重复式扫描方式可实现随着扫描时间增加,达到近 100% 的视场覆盖率。

开拓自动驾驶客源

长期以来,传统多线激光机械雷达有着生产工艺高量产难、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痛点。量产时间上,传统 64 线机械雷达生产周期要超过一个月的时间,Livox 则宣称单一产线一天可生产 300 台 Mid-40 或 100 台 Horizon。

Livox 通过改进硬件和机械设计,使 Horizon 和 Tele-15 传感器能够嵌入车辆设计中。性能对比方面,Livox 全球市场总监邓睿豪指出,在搭载 Horizon 和 Tele-15 的 L3/L4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中,Horizon 的点云覆盖率在 0.1 秒内即可等效于 64 线机械式激光雷达,而随着扫描时间的增加,Livox 的非重复扫描式雷达效果将超过 64 线机械激光雷达。实际测试中,在同样的 0.1 秒内,Tele-15 的点云覆盖率等效于 128 线的机械激光雷达,Mid-40 等效于 32 线的机械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对比:10 米远的行人。图片来源:Livox

虽然技术上非常“能打”,但是也有人质疑:由于激光扫描方式的不同,Livox 雷达与传统的机械雷达或 MEMS 等固态雷达的点云模型亦不同,自动驾驶公司所积累的数据并不能直接适配在新雷达上,在算法上要做很大调整。

对此,邓睿豪进行了回应:

“首先,我们为了让 Livox 激光雷达在不损失点云密度、量程、精度等核心参数性能的情况下拥有更高可靠性、更低价格和量产能力,确实采用了和市面常见方式不同的激光扫描方式,这确实会导致我们的客户在算法迁移方面需要多加投入。

第二,考虑到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基本已被行业认为是车规道路上的“死胡同”,所以自动驾驶公司算法的升级调整必然会与这一批激光雷达行业变革同步进行,只是有一些自动驾驶公司已经行动起来(如 AutoX),有一些仍在犹豫观望,但我们认为在用户用脚投票的时代,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第三,头部客户通常表示需要 3 个月左右开发时间完成基于 Livox 算法的迁移和软件适配,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复杂。

第四,Livox 内部算法团队正在联合内外部客户通过多个渠道和方式搭建基于 Livox 点云采集数据集的标注工作,节约客户的时间,方便客户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去训练系统、验证算法。”

据记者了解,目前已跟 Livox 合作的自动驾驶公司有 AutoX (RoboTaxi 方向)和 CiDi 希迪智驾(智能物流方向)。有统计显示,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大多数已采用禾赛、速腾聚创等公司的国产雷达,并且禾赛凭借性价比优势也收获了不少美国自动驾驶企业客户。


图片来源:Livox

而大疆 Livox 这次针对自动驾驶应用推出的新品也被普遍认为具备竞争力。

“一方面是价格,更关键的是大疆的产品品控能力是其他竞争者目前难以匹敌的,毕竟大疆在量产方面的实力明显强得多。”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公司英博超算 CEO 田锋在接受 InfoQ 采访时直言,大疆这么低的价格和这么短的供货期,其实给现在做 Lidar 的企业(包括 Velodyne)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应该会迫使整个激光雷达行业降低成本,提升供货能力。”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一位助理教授对 InfoQ 表示,对自动驾驶来说,激光雷达是核心传感器,价格如此之低将使得自动驾驶离量产目标更进一步。

孵化与独立

其实 Livox 并不是唯一一家独立于大疆的公司,比如生产玩具无人机的 Tello(深圳睿炽科技)也是大疆全资控股的独立公司。

但在管理极度扁平化、技术先行的大疆内,成立独立公司并不是事先规划的结果。

大疆创新总裁罗镇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大疆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首先是寻求技术的突破,一旦达到这个阶段,清晰的市场需求就会出现。

据大疆内部人士向 InfoQ 描述,有关大疆内部孵化一事还谈不上平台或机制。该人士称,大疆至少目前还不是那么制度严明的公司,企业文化扁平自由,但是同时内部竞争也很激烈。很多制度流程都是先有实践后有流程。如果接下来 Livox 大获成功,也会激励一些“小头头们”积极投身独立业务的创新,那么公司就需要有适当的制度来保障这种模式持续进行。

虽是独立公司独立运营,但 InfoQ 了解到,大疆为 Livox 提供了早期资金支持,同时为 Livox 提供产品生产线、办公空间、销售渠道、售后、人力等多种资源支持。

“独立只是一个法律手续,重要的是独立的团队、独立的头儿。”上述人士强调,可以将“独立”理解为研发主线的溢出。

“当研发主线积累下来的成果遇到合适时机,内部创新的机会就来了。但是研发主线还会循着技术路线本身向前迭代,不以市场、资本为转移。”

如此一来,大疆做激光雷达或可以理解为其在无人机 / 机器人研发过程中相关成果的延伸。

“大疆的无人机有很多积累,首先他们很懂算法,这对于做雷达是很有意义的;其次他们无人机产品做得很好,这些经验也能借鉴到雷达上,快速整合供应链和产品线实现量产。”林海说道。

“我们一直认为,如果一项技术没有风靡市场,唯一的原因是技术本身还不够好,和商业技巧无关。”上述大疆人士强调。

不过,激光雷达行业劲敌环伺,大疆要突围而出并非易事。再次以“变革者”姿态出发的大疆,到底能通过技术在新市场激起什么样的浪花,值得期待。


资料来源:Info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