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是如何帮你防控疫情的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肺炎疫情给2020年的中国带来了阴霾,但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看到众多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防疫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居家隔离的群众可以随时通过手机查看疫情动态、疫情地图,无接触配送、无人机送货等通过减少接触,阻断传染链条,在疫情防控中发光发热。

我们也开始思考智能家居产品是否也能在疫情中发挥作用。

目前现代社会对面高传染性疫情的最有效解决办法是避免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接触。而智能产品远程和语音控制技术,可更大程度的减少人与物、人与人的碰触,减少碰触就会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可用于疫情隔离远程看护。

智能语音控制面板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公共场所各种开关按键,每天使用频率很高,也是病毒间接接触传播的“高危地带”。裸手接触污染源后,再不自觉地揉眼抠鼻等,病毒通过眼结膜、鼻粘膜等进入人体,增加感染的风险。

随处可见的开关按键暗藏危机

而且在使用中,这些开关用完经常忘记关闭,对管理者而言每日例行检查、管理也非常麻烦。

智能语音控制面板声控开关照明,不直接碰触开关,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语音控制距离最长可达10米,不用特意靠近开关,省事又便捷。

智能语音控制面板实物图

和智能家庭主机组网后可以通过APP集中管理,实现多组面板定时控制、联动控制等。如公共场所定时开关灯,公司会议室一键开关灯,满足各种场景下的自动化管理。管理者可在APP里查看灯具当前状态,远程开关灯,不用来回巡查。

智能语音控制面板采用86标准底盒,单火线安装,可直接替换原有旧开关,适用于各种公共场合和居家环境。

人体红外传感器

人体红外传感器可以感知人体移动,和智能语音控制面板联动,在走廊或卫生间等地方,不用语音控制可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在疫情防控中,可以减少人工接触操作和停留时间。

配置自由旋转支架,可多角度安装

这两个产品采用Batell通讯协议,自带信号中继功能,不用其他中继器可以大面积覆盖,且信号稳定,有效降低投入成本。

门窗闭合传感器

“隔离”被认为是目前对抗传染病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但在隔离监控中暴露了不少问题。

对在家隔离人员,监控人员很难做到24小时监控巡查,有无外出行为、何时外出、外出时间等难以统计。如增加巡查次数,加大了监控人员的工作量,多次接触更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针对这个难题,在监控隔离的大门安装闭合传感器,可监控其开合状态,一旦有动态,就会向手机APP推送消息,并记录每一次开合时间,这样监控人员不用和隔离人员直接接触,通过APP可以详细统计各个隔离房间外出次数和外出时间,助力精细化监管工作,科学化疫情防控。

已有社区开始使用闭合传感器监控动态

如安装在隔离窗,打开后忘记关闭,则及时发出提示,有效减少病毒污染扩散。

全感知智能锁

在社区疫情防控中,一张封条、普通门锁很难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部分隔离人员不配合工作,出现外逃、硬闯和随意外出等行为,增加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对于防控疫情十分不利。

无视隔离封条随意外出

面对这种情况,全感知智能锁的远程管理功能则较为实用,通过APP控制门锁授权及遥控开锁,适用于隔离房间的管理。

隔离人员在室内非法开锁可发出警告并APP推送信息,利于监管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远程遥控开锁,授权合法人员进入,科学管理人员进出。完善隔离监管工作,帮助了监管人员提升管理效率,更有效杜绝了违规人员外逃、硬闯等问题,降低潜在的感染风险。

全感知智能锁实物图

全感知智能锁支持指纹、密码、NFC卡等多种开锁方式,可在APP里管理授权时间,交接时简化工作程序,减少了人与人的近距离接触。在APP里何人何时开锁有记录可查询,有问题时可及时找到具体人员,大大增强工作效率。

智能语音网关

在隔离中,监管人员需要每日上门为隔离人员测量、记录体温,也需要回答隔离人员的诸多疑问,上门交谈和登记时可能造成的二次传染。

监管人员为隔离人员检测体温

智能语音网关可以定制语音问答内容管理后台,针对询问比较多的问题,设置好相关问题及答案,控制监控人员和隔离人员的接触频率,减少感染的可能。

定时提醒隔离人员测量体温,配合监管人员工作缩短工作时间。在隔离区、检测区,联动人体红外传感器和闭合传感器,触发后语音提示报警,减少人员的违规行为。

触发后语音网关语音提示

上述几个智能家居产品安装简单,可快速完成大面积安装,操作难度较低,多种控制方式有效减少人人、人物接触,减少接触也就降低了监控人员或医护人员感染的几率。

同时,APP的消息推送和记录,也可以让监控人员在管理监控、获取信息方面更简单、快捷和高效。可用于各种医院病房和监控区域、养老院、商场和办公区域等公共场所中。

智能产品不仅可以“解放双手”,在特殊时期,也能够助力科学防疫战疫。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