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对ETC的办理有什么疑虑

EMC/EMI设计

1225人已加入

描述

中国高速公路收费站的“ETC化”将会越来越普及,实现100%的安装率也是完全会实现的,这是国家民生的大计。当前ETC的功能价值从收费站的人员精简,到通行效率的提升,以及大数据的转化运用都会有无比巨大的“想象空间”。

根据官方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的11月27日,全国9116个收费站ETC系统已连通9023个,占比99%。全国ETC用户累计已达到1亿7452.4万,完成发行总任务的91.44%。也就是说,还有8.56%的机动车并未安装ETC,其中的缘故自然多种多样!但是另一个已安装的数据是近1.8亿,数字背后的“大数据”价值才是国家大力推进ETC普及的核心战略。因此,ETC也正在“偷窥”你的出行一举一动,当然这是属于光明正大的“偷窥”,毕竟ETC大数据的价值对交通出行的意义显然更重大。

一、ETC为何会是国家的政府重点工作?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5月,交通部印发《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

驾驶人不用现金,不用开窗,不用服务人员,简单高效,快速通行,单从功能上都足以证明推行的必要性。

意大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全国高速公路完成“ETC化”的国家,而且它在1989年就已经实现。我们的国家是从1996年开始试行的,当初北京首都高速公司发展有限公司与美国Amtech公司在首都高速公路上正式运用,开始ETC的“路程”。后来,到了2014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加快ECT部署的步伐,并明确提出目标:2015年底ETC用户要达到2000万。

随后就是今年5月的通知,让ETC开始真正“大爆发”,交通运输部的《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再次提出更加强硬的目标:到2019年底,各省(区、市)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达到90%以上,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在这种高强度的政策推动下,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和所有的银行机构都相应推出各种各样的安装ETC优惠政策,比如设备免费、加油打折、过路费打折和送电影票等,同时匹配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的确达到一定的安装效果。根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2018年中国ECT用户渗透率率是约31%,2019年的渗透率已经变成91.44%,说明今年完成新增的ETC用户至少是破亿级别的。

二、老司机们除了隐私,还有哪些拒绝理由呢?

其实,针对目前还有8.56%的未安装率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目前ECT获得大量的普及,各种促销大战一触即发,除了开头所提到的部分老司机“怕定位”问题外,通过网上查看的各种司机留言反馈的内容也是一种障碍!

有的说,各个银行办理ETC往往都是先免费后付费,最终玩的就是“套路”,有的说ETC注册确实很容易但是后面注销就变得很麻烦,包括遇上异地业务处理的难题,或者就是有疑义的地方直接两个地方“踢皮球”等等。

也有人说ETC每天放在车前挡前很容易就会被盗刷。但是对于这个问题,2016年12月交通运输部已经下发了《关于应对ETC银行联名卡存在被盗刷风险的紧急通知》。通知内容已经说明:在与银行合作发行ETC卡的工作中,要推进使用与银行卡账户关联却分离的联名卡,暂停或取消发行“二合一”的ETC联名卡。这个就是要最大化降低被盗刷的风险。

还有曾经都上了“人民网”的“四舍五入”收费形式,更是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总之,不办理ETC的老司机理由肯定是有的。但是,在目前完成率越来越高的趋势下,我们更要好好来解读下这款“ETC产品”的大数据价值。

三、看看ETC大数据的价值在哪里?

如果我们把ETC比喻成一款“APP”产品,按照交通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截止2019年6月底,国内汽车保有量已达2.5亿辆。那么,如今完成率达到91.44%,这就意味这款ETC产品已经有累计达到2亿以上的用户规模,这已经可以实现用“数据驱动运营”的效果了。

1、ETC车道提升通行率的“环保值”

2016年,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中心发布2016年高速公路ETC大数据分析报告:拥堵时ETC通行率是普通车道9倍。

根据专业的测试报告:如果所有车辆全部都使用ETC设备通行缴费,每辆汽车通过ETC车道比通过普通的人工车道,油耗节省的数量为为0.0314升/车次,CH化合物排放量降低0.7克/车次,CO化合物排放量降低4.7克/车次,NO化合物排放量降低0.3克/车次。这只是单辆的数据,如果按照2亿数值计算,省油环保的贡献就已经不可估量了。

另外,按照目前普通人工收费站的通行时间算,大概是在15秒左右,而ETC车道缴费的通行时间顶多就是3秒,也就是说单辆车的通行时间节省12秒,2亿的数值相当可怕。

2、化解高速交通拥堵的“痛点”

开头我们引用的故事,其实就是一种ETC实现GPS定位功能的显现。我们要知道,ETC不仅有车辆和车主的基本信息,同时还具有GPS和通讯等相关功能价值,通过它可以掌握车主的行驶轨迹以及车速等相关大数据。

目前,在日本,已经能够实现ETC收集到驾驶者的踩刹车的地点以及车辆的流通数据,然后通过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归纳总结出交通事故的高发路段,以及经常拥堵的路段,或者是某个路段的拥堵规律等。

目前国内每次长假高速免费通行,都会提前发布拥堵路段的预警,如果可以全部实现车辆的“ETC化”,通过数据的实时监控与分析,势必也将会达到拥堵预警的实时效果。

3、ETC可以成为第三大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延伸价值同样可观

ETC拥有最强大的功能就是支付,当前各个银行机构拼尽各种营销手段,抢占ETC设备的绑定先机,其实都是看中ETC的这个最大功能——流水收入。

目前除了所有银行都在争抢ETC绑定,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支付的新生力量同样也不会错过这个战场,毕竟拥有3亿用户的移动支付通道显然是块大蛋糕。不过,整个通道支付被太多的通道进行分割,如果能够汇聚在一起,一家独大,就是属于第三大移动支付了。除了银行固定的流水收入外,另外金融服务的数据价值同样不可小觑。银行或者移动支付公司可以通过流水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潜在的市场机会,包括信用支付、小额贷款等服务型产品。

4、ETC作为车联网的“新故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第一载体,客厅电视第二载体,汽车就是第三载体,这三个载体基本构成一个人生活的全部轨迹。其中,汽车载体的故事仍然处于待开发的时期。

其实,目标直指汽车移动互联网的大市场,市场上已经出现很多类似的车联网智能配件,毕竟很多都是属于独立的配件,车主的使用率不高。同时,互联网造车势力也正处于低谷期,让车联网智能配件的爆发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平静的状态。

如果能够结合ETC设备,增强ETC的智能功能研发与扩展,特别是5G技术的不断普及运用,一个小小的ETC设备,市场想象空间同样巨大,更何况它是属于未来汽车标配硬件的组成部分。

如果ETC拥有智能联网的力量,那么它将成为车联网领域用户数据最大的载体。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