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加速云计算的发展 跟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匹配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在新冠疫情期间,很多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也有一些产业获得了正向的促进,例如医疗健康产业就得到了国家的极大重视。除此以外,科技也是受正向促进的产业,其中包括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在新冠疫情中对社会生活具有支撑作用的领域。无论是医疗健康,还是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云计算都是基础计算资源。那么新冠疫情下,云计算产业都有哪些加速发展的契机?

1 新冠疫情对资本和ICT市场的影响

先从一级市场说起。根据如是金融的调查结果,今年一季度85%的投资机构会延续去年募资难的情况,75%的投资机构不打算一季度出手,仅国资与CVC在这次逆境中影响较小,所以原本就在抵御寒冬的资本市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的冲击下已经进入到了冰川时代。

与此同时,二级市场中的云计算领域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云办公和IDC板块,比如像金山办公、光环新网、数据港等在2月初从最低点上来均上涨了约50%。金山办公市值巅峰已经破千亿,也成为第一批新纳入MSCI的科创板股票,浪潮的股价也在这周创下了新高,主要原因是其为云计算厂商提供服务器和配套部件。2020年1月20号才刚刚登陆科创板的第二梯队公有云厂商Ucloud也跟着云的盛宴一起狂欢:自2月3号最低的46块钱上涨到2月13号的126元,股价在十天内翻了将近三倍,总市值最高的时候超过了500亿元。

云计算

新冠疫情+春节效应推动“宅居经济”,疫情发展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也使得宅居的游戏、视频、线上娱乐表现非常亮眼,很多数据都刷新了:比如头部游戏的下载量、微信小程序搜索指数峰值等,较疫情扩散前都上涨了至少100%以上。同时受疫情的影响,企业的复工时间延迟、学校开学时间延迟,推动了远程办公关注度提升、在线教育和在线问诊等APP下载量的激增。为了确保这些线上的游戏、视频会议、群组直播、办公协同等等不受影响,2月的第一周腾讯紧急扩充了10万台云主机,阿里也在两个小时之内赶紧扩充一万台云服务器,已经有一千万家企业采用阿里巴巴旗下的钉钉,组织了两亿员工在家办公,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当前这个阶段,正好是5G的商用逐步落地,办公软件的SaaS化以及下游应用的持续拓展期,所以在产品成熟和行业需求双轮驱动之下,云计算相关细分领域迎来井喷式发展也成了情理之中。为了抗击疫情,很多远程办公产品都免费开放了。

云计算

从IDC最新的报告中可以看到在整个ICT子市场中,第一季度绝大部分相关者都受到了影响,其中统一通信和云服务是绿色代表正面影响。IDC定义的统一通信指的是IT电话系统、视频会议、协同应用还有呼叫中心等,本质类似于云服务。

再看新冠疫情对增长率的影响,硬件部分受到新冠影响是负的,但是偏软件的部分,比如AI、AR、VR、云服务都是正面影响。根据IDC的最新数据,预计一季度GDP影响会比较大,可能从预期的6%降到3%,全年可能在5.4%左右的增速。

2 全球云计算市场高速增长

2019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了1653亿美金,增速为21.3%,预计未来三年大概在17-20%的增幅。子市场中,2019年增长最快的是IaaS,为27.4%,PaaS增速为22.2%,SaaS增速为18.8%。从市场规模角度来看,SaaS最大,2019年SaaS的市场规模占比为63%,IaaS为25%、PaaS为12%。

传统IT龙头包括IBM、Oracle、EMC、惠普等在2013-2015年之间损失了大概74亿美金的利润,与此同时亚马逊AWS利润则增加了12亿美金,传统IT行业损失的利润差不多是AWS获得利润的6倍。亚马逊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也缩小了整个企业IT市场的规模,这是一种新的利益洗牌和产业链重塑。IOE们也在痛苦的转型:IBM这几年在大刀阔斧地改革,并购云计算相关公司,推出PaaS平台,去年溢价62.4%收购了Redhat,IBM营收也开始增长;Oracle的转型跟不上节奏,流失了很多人才;根据最新财报数据,甲骨文营收同比增速只有1%;最后一个是EMC,这种独立存储起家的公司,其特点就是跟随时代浪潮起起伏伏,时代追求独立存储,就发展迅猛,时代重回X86架构,就发展受阻。

回到国内的云计算发展。近年来我国云计算发展迅速,规模从2015年的387.3亿人民币增长到2019年的1290亿人民币,4年间复合增长率大概超过了35%。但与美国相比,中国云计算规模差不多是美国的9%,这与同期中国GDP是美国GDP 68.4%的现状差别非常大,所以中国云计算发展水平跟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严重的不匹配状态。

3 中国云计算市场的长期逻辑

2018年12月底,在习***主持的中央经济会议上,首次将信息基础建设加入到内需型基础建设大序列中,与轨交、市政这些大基建并列成为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向。同时在2020年2月14号,习***主持的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上也提出了要鼓励运用云计算这些数字科技在新冠疫情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这些方面发挥作用。所以云计算已经渗透到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才是云计算增长的长逻辑。

未来随着我国政府和企业业务创新、流程重构、管理变革不断深化,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转型提升,必将带动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趋势加速发展,中国的云计算市场肯定会大于全球云计算的增速。预计在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关于中国公有云还有私有云的市场结构,可以从最新的中国信通院的发展白皮书中了解。在2019年版本的白皮书中有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有云的市场是668.3亿,实现首次逆转,超过了私有云的644.2亿,这说明运营商2019年已经开始在公有云市场发力。在公有云方面,IaaS占了最大的份额,2018年中国IaaS、PaaS、SaaS比重分别是62%、5%和33%,而同时期美国IaaS、PaaS、SaaS的占比是24%、12%和64%。可以看到国外最多的市场份额是SaaS,中国目前还是在底层的IaaS基础建设上,所以未来中国的SaaS更具爆发力。然后在私有云方面,私有云硬件的占比逐年下降,软件与服务的占比则逐年提升,说明中国也正在迎来软件定义的时代。

国内和国外的云计算公司在中国提供云服务的方式略有不同。国内的云计算公司,可以向基础设备供应商采购服务器、网络设备等自建IDC,从而向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若自身机房有限制也可以弹性租用第三方IDC机房,这样可操作性大一些。但是国外的云计算公司在国内落地是必须要经过国内第三方的,微软通过世纪互联、AWS通过光环新网,可以看到世纪互联和光环新网2月份这一波股价的上涨也超过了50%。

在如今巨头逐鹿的时代,公有云格局已经定下。云计算IaaS服务需要提供大量的基础设施,拼资源、拼规模、拼研发,需要巨额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其它小型公有云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撑市场的竞争,所以行业向头部企业垄断集中的趋势是非常明显的,市场已经逐步进入到寡头的时代,整体的格局难以撼动。根据信通院的数据,阿里云、天翼云、腾讯云占公有云份额IaaS层的前三,光环新网、Ucloud、金山云处于第二集团;PaaS层前三则是BAT;SaaS很多是细分应用,涉及用友、金蝶还有广联达等等。

4 云计算市场标的分析

下面来讲一讲一级市场的标的。这些都是过去一两年内国内创新力量崛起的公司,像优刻得、青云、犀思云、九州云、博云、Algoblu、迅达云、SmartX、寄云、Easystack、云途腾、杉岩数据、飞致云、灵雀云、泽塔云、大道行云、XSKY、元核云、才云、云信达、轻元云、Zstack等等。

底层涉及到很多技术,比如超融合、分布式存储、软件定义网络、云操作系统、Openstack、多云管理、PaaS容器等等。企业客户对更强算力、更大存储、更快网络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的大力发展,比如像算力虚拟化、计算资源池化、存储分布式SDS、软件定义网络SDN或SD-WAN。

传统IT架构中,企业数据中心通过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的物理堆叠。由于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资源都是根据项目情况提前进行资源预估而设计,因此硬件架构一旦成型扩展性能差。同时项目初始阶段,访问量较小,导致前期所配置的计算以及内存资源出现较大的闲置。

此后,企业数据中心迎来虚拟化时代,通过“计算资源虚拟化+集中化存储”的架构,将计算、内存资源通过虚拟化的方式组成资源池,将资源池按需分配给各种应用,实现计算效率和内存利用率的提升。

但随后,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数据呈现大爆发,并且随着业务场景的多样化,上层应用对于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读写的实时性要求极高,集中存储的 I/O 访问性能瓶颈日益显现。互联网厂商率先遇到数据中心的性能瓶颈,同时也率先通过架构优化向“云计算”时代转变 。

互联网厂商利用服务器中的本地硬盘和上层的核心软件, 将“计算”和“存储”融合在了一个服务器节点中。该架构不需要将数据从存储端取出,再通过网络传输到计算端。而是将计算直接分发到存储上运行,实现存储数据的本地访问,提升系统性能。同时,“计算+存储”融合进服务器节点的方式能够方便地实现数据中心性能的线性扩容,这就是目前比较火的计算与存储的超融合。

随着计算与存储的融合逐渐深入,网络的瓶颈日趋凸显。云时代下业务的动态部署非常依赖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目前在支持新应用以及不断变化的业务条件方面,虚拟化计算和存储资源可以近乎即时地进行应用,而配置网络资源(包括交换机、防火墙和负载平衡器)往往需要等待数周或数月。当网络成为整个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痛点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在这块产生新技术,SDN应运而生。SDN核心就是控制层与数据层的分离,实现集中化控制,然后实现网络配置跟管理。

计算、存储、还有网络的超融合部署与传统架构相比有哪些优势?根据中信建投的研报,超融合部署完之后,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部署成本都有非常显著的降低。全球超融合排名第一就是EMC,也就是VMware,排第二的是Nutanix,此外还有中国的超融合公司。

在OpenStack方面,国内的OpenStack主要玩家被称为“一大六小”。大的就是华为,小的例如,EasyStack在资本市场融资一路高歌猛进,2014年8月份就完成了蓝驰创投的A轮投资,2015年5月份完成了如山资本B轮投资,2017年1月份完成了国科嘉和领头的C轮,2018年5月份国投创业还有其他一些6家机构一起的C+轮融资,2018年8月完成了京东集团的战略投资C++轮,2019年11月份又完成了中国电子的战略投资D轮投资;海云捷迅在2016年由腾讯战略入资,2019年4月中青宝(一家做游戏的上市公司)也战略入股,海云捷迅从2018年开始负责Intel FPGA中国创新中心全面运营,开始推出云+AI的战略;还有UMCloud,是Ucloud专注于私有云的控股子公司。

OpenStack诞生于计算机公司,一开始服务于互联网公司,但是其基金会8家企业里有三家AT&T、爱立信、华为却是来自于电信行业,所以OpenStack到底是互联网公司来主导还是电信公司在主导?OpenStack最近的几个版本,在大规模部署、高性能计算、硬件加速、裸机云、容器这些方面都做了很多优化,这些努力其实是为了迎接5G时代的边缘计算、NFV、人工智能等业务负载。因为电信级网络缺乏弹性,往往需要考虑到峰值负载就会造成软硬件资源的过度部署,云计算追求的是资源分布的松耦合,可以把池化资源的利用率做到最优,所以OpenStack承载了运营商5G部署的厚重希望。

5 Q&A

Q1:云计算在未来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转化过程中,是否还有很多类似Ucloud的超级溢价的机会,如果是有的话,在各个细分的赛道里面,判断可能出自于哪里?

吴金铃:Ucloud这家公司其实我也比较熟的,如果没有科创板,Ucloud其实很难在巨头林立的环境下支撑下去,可以说,科创板为二类云厂商提供了救生圈。Ucloud冲上科创板之后,整个二级市场都在刷估值,但是没想到Ucloud居然能够继续拔地而起,跟着云的盛宴狂欢。我自己认为,这里面肯定是存在着泡沫的。但在这个赛道上看,已经不能够用正常的PE思维来看待这些公司。

至于其它的赛道,我自己看到的有超融合、分布式存储、SD-WAN这些标的在国内主要都还是PS阶段,很多可能十倍甚至二十倍的PS,没有太多业绩支撑,可能有几家SD-WAN已经做到PE期甚至Pre- IPO期,再加上几家OpenStack也做到了PE期。IaaS领域SD-WAN、OpenStack等可能会先于分布式存储、超融合公司起来,当然这是从大小角度来看。因为他们的下游客户是相同的,只是从不同的产品或交付角度去渗入,最后很可能会演变成大鱼吃小鱼,快于吃慢鱼。

Q2:中美企业云服务行业的商业环境还是存在明显差异,不利于供给端的良性发展。具备哪些特征的行业和场景,更有利于企业云服务的发展?最简单就是这次新冠爆发的时候,有哪些场景可以利于云服务发挥作用?

吴金铃:中美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确实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云化率与美国也差别很大。美国的消费习惯导致SaaS占比较大,而订阅制在国内很难行得通。之前也有一些专业文章写得比较好,中国为什么出不了Salesforce这样的企业?在国内现在来看基本还是政策市。云计算的上半场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化,大家都是在铺量,看谁有大B客户的服务能力、谁有数据源和数据入口、谁有更多的资金推动等,比如像浪潮在政务云领域有资源,就能快速把业务先发展起来等。下半场,随着价格战退场,粗放的市场争夺告一段落,这些公司必须要寻找到自己云上的新定位。而2019年科创板的推出,让人们对中小型云计算公司多了一份期待:科创板将为创新的中小型云计算选手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Q3:如何看待云计算领域的开源与闭源之争?未来走势如何预测?OpenStack参与者看似很多是电信运营商,背后有哪些背景因素?

吴金铃:开源和闭源之争,首先就讲到为什么会有开源?因为云计算本身是一个趋势,也是巨头在玩;如果没有一个开源的平台共享出来,这些二线、三线的中小云计算公司根本没有能力去分得一杯羹,小公司们群策群力,大家一起来出力把开源社区做好,这是一个维度。第二个维度,从客户角度来看,比如像金融、电信、政务很多领域,他们其实并不放心把自己核心业务放在闭源技术上,如果核心业务用开源可能更好一些,这样就避免供应商锁定,从这个角度来看,开源有存在的价值。至于说未来的走势谁能够胜出,现在还没有看到,因为闭源的公有云在增长,开源的像私有云OpenStack也在增长,都在增长。OpenStack参与者里面有很多电信运营商,因为不管是核心网还是数据中心,运营商在部署网络时都需要更加开放、更加高效、更有弹性,解放过度部署的电信硬件,未来IT技术不断渗入CT领域是大势所趋。

Q4:传统IT厂商的利润损失六倍于现在亚马逊、阿里,也就是说整体市场规模、利润都大幅下降,这是否意味着传统IT从业者有很大的风险?

吴金铃:需要辩证的看这个问题。不论国产化替代也好,新技术趋势也好,其实最终回归到产品本身就是性价比,当一个技术既能够在性能上得到提升,又在价格上能下降,这种技术一定是代表未来的。而不是说新技术的性能提升了但成本增加了,那不是更贵了吗?越贵的技术,当然性能指标就越好,但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大趋势。云计算恰恰是性能更好、价格更低,所以就代表了一个趋势。在趋势形成之后,云计算的生命力会越来越高,现在只是第一步。ICT基础设施的搭建,最终一定会越来越便宜。随着云计算的应用逐步走向深入,云的角色正在从资源支撑平台转向业务支撑平台,云上业务越来越丰富。云化作为资源支撑的属性会缩小传统IT支出的市场空间,但作为业务支撑的属性会重构新的商业生态系统、重塑产业链,这时候又会有新玩家进来,又会创造很多新应用,就会有新工作机会出现,这才是走向新时代的必然路径。借用黑格尔的一句名言: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6 钛资本研究院观察

新冠疫情对于云计算产业带来了正向影响,这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特别是大量SaaS软件得到应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云计算产业向上发展。不过这种由于疫情带来的上云量和用云量刺激能否维持多久,还需要看用户使用习惯的最终养成,以及SaaS产品最终是否具备足够的性价比以及满足用户使用习惯。在疫情期间,小学生疯狂给钉钉打“一星”的梗,就反映出SaaS用户的广泛性与包容性,这反过来给SaaS产品开发与设计打开了新的思路与空间。当然,从长期来看,全球以及中国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不会停止,人类将永久性进入信息文明时代,信息社会的推进只能越来深化,而云计算无疑将加深人类社会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程度,这是无可避免的大趋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