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工厂系统

制造/封装

492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工厂人员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同行业竞争白热化加剧,制造原料成本上涨,迫使传统制造业改变现有生产模式,构建先进的生产系统降低整体成本,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赢得头筹。

现在中国制造业已经全面进入大规模集成化专业化时代,原有的电气化产线加MES(ERP)车间生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制造业的要求,革新生产流程,转变生产观念变得迫在眉睫。

智慧工厂系统就是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何为智慧工厂系统?

智慧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的技术和设备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清楚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上人工的干预、即时正确地采集生产线数据,以及合理的生产计划编排与生产进度。并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的、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二、智慧工厂在制造生产上有什么特征体现?

(1)完善的系统自我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可以通过特定传感器或数据接收装置采集工厂实时环境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做出符合自身行为的规划方案。

(2)数据和生产流程可视化的实际应用:通过分布广泛的讯号收集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工厂数据用丰富的数据展示,将繁复的生产流程通过动态动画实时还原,产品追踪变得一目了然。(大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代替人工检测功能)

(3)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系统中各组承担为可依据工作任务,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

(4)自我学习及维护能力:透过系统自我学习功能,在制造过程中落实资料库补充、更新,及自动执行故障诊断,并具备对故障排除与维护,或通知对的系统执行的能力。(实例:AGV自动充电功能)

三、智慧工厂有哪些功能组成?

(1)智能车间:生产自动化、维护智能化、分装迅捷化

智能车间为整个智慧工厂的核心功能模块,它在原有工厂电气化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加装各种控制器,将生产过程变得简单易学,可实现工人的快速培训、快速上岗、减少培训费用支出,降低生产成本;将生产过程程式化,降低生产过程中残次品的产生,从生产环节有效降低不可抗拒损耗,严格把控原料质量(检测系统),从源头管控提升产品整体质量(实例:自动化成型机详述);以现有MES为管控中心,以单台自动化设备为终端,实现产品生产一键下发,设备维护智能化管理,有效缩短维护反应时间,保障生产车间高效运行;产出成品或半成品经初检合格后,进入自动化车间分装系统,进入产线控制系统(TCS),减少不必要的分装转运环节,提高劳动效率。

(2)智能仓储转运系统(WCS、WMS、TCS):成品(半成品)自动转运,自动出入库,仓库管理实现完全自动化。

智能仓储转运系统扮演着工厂生产调度者的重要角色,它接收来自生产车间的成品(半成品),转运来自订单需求的成品(或下一级生产车间的半成品加工需求)。在实际的工作上一级生产车间和下一级生产车间(或转运车间)生产和转运的矛盾往往无法调和,智能仓库转运系统可以在上下级车间中缓解生产矛盾,严格控制上下级车间存量,做到合理调配,

科学调度;仓储转运系统可实现全自动化出入库,降低仓库维护人员数量,提高仓储效能比率。

(3)智能品质管控:产品品质管控智能化

智能品质管控依托工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智慧工厂品质管控环节历史数据以及当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搭建计算机视觉识别网络,运用统计学原理对产品进行精准品质分析,避免残次品流入市场,影响企业品牌形象。

(4)集成相关管理系统:与ERP,MES系统集成

与工厂现有ERP和MES系统集成,实现订单、原料管控、人员管理、成本分析、生产计划、生产具体实施、仓储物流、成品进入市场全过程无缝衔接,工厂生产管理完全智能化。

(5)产品追溯系统:产品生产全周期追溯

产品问题追溯一直是困扰工厂生产的较为严重问题之一,产品追溯系统从半成品开始就生成此项产品的唯一工厂标识码,存在于整个生产周期,通过追溯标识码可以定位到其生产机台,转运时间,入库时间,存储库位信息,出库时间,有效降低不合格品的管理成本,做到责任到人。

四、智慧工厂未来展望

如果将一个工厂比作人体,那么生产设备和工厂结构就是人的骨骼,电气系统就为人体的肌肉组织,而软件系统就相当于人的中枢神经。三者互相协调,缺一不可,共同组成完整的智慧工厂系统。智慧工厂在近几年间的发展令人可喜,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大数据的运用并未实现真正落地,部分工厂只存在数据而无法找到合适的方法有效利用;系统集成困难重重,可靠性保障较为棘手,整个智慧工厂系统涉及机械设计、电气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等诸多环节,设备提供厂商有时甚至多达数百家,如何将庞杂孤立的子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现高效和精准,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z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