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技术的重大颠覆会对企业造成什么影响

存储技术

609人已加入

描述

(文章来源:企业网)

Keeper Technology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ave Donald表示,人们将在2019年看到数据存储领域的一些颠覆性技术,其中包括:软件定义存储(SDS)、NVMe、超融合设施、边缘计算和便携式存储架构。Dave负责该公司的战略愿景,并领导市场战略和执行。他在解决企业存储面临的关键数据挑战以及在创新软件和建立高绩效团队方面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

科技一直在发展和进步,而伟大的技术是具有革命性的。在这些技术中,有一些是颠覆性技术。推动IT基础设施颠覆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数据和存储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得益于大数据、物联网(IoT)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进步。如今的企业正在生成和存储比以往更多的数据,并且这种趋势没有放缓的迹象。这种上升趋势正在推动企业扩展其基础设施,特别是在数据存储方面。存储供应商的市场压力正在升级,整个生态系统似乎都在进行一次更大的调整。

一些企业管理者开始明白他们需要利用数据的力量来保持竞争力。为了支持数字战略,他们计划在其数据中心投资部署更多存储硬件,在云中存储更多数据,并继续研究和采用新兴的颠覆性技术。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颠覆涉及软件定义存储(SDS)服务的早期采用。软件定义存储(SDS)中的新玩家正在挑战成熟厂商。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他们现有的解决方案符合一个非常宽松的软件定义存储(SDS)定义,尽管他们积极尝试将它们作为比原来更重要的东西进行市场营销。

在这方面,定义很重要。例如,更传统的软件定义存储(SDS)定义包括以网络连接服务器的形式提供的商品硬件,这与存储硬件供应商的专有架构有很大不同。场景是理解颠覆性技术的关键,因为计算和应用程序发生了更多变化。其原因很简单:存储系统必须符合更高的安全性、合规性和一致性标准。另一方面,处理和记忆等更多的功能增强了存储的重要性。

软件定义存储(SDS)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它能够在零停机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性能和容量。软件定义存储(SDS)还匹配涉及云存储的企业策略。速度通常对最终用户体验产生负面影响,但这并没有削弱软件定义存储(SDS在这一领域取得的进展。

企业可以采用扩展战略,在这种战略中,购买少量新的、功能更强大的服务器,或者可以选择横向扩展方法。后者使用大量功能较弱的机器,从而实现集群和冗余。其成本更低一些。基于标准商用硬件构建的集群可以远距离复制数据。例如,如果主要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服务会自动从故障转移到工作的数据中心。如果了解一下NVMe,那么会有很多关于其性能潜力的讨论,而NVMe的成本效益仍然是一个挑战。

NVMe是通过PCI Express(PCIe)总线连接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虽然PCIe的推出比NVMe早几年,但当HDD硬盘驱动器到达存储技术的顶峰时,就会产生一些老旧的数据传输协议,如SATA、AHCI和SCSI。NVMe提供低延迟命令和多个队列。这些优势很重要,因为数据以芯片和块的形式传输到SSD硬盘。NVMe也是最快的闪存存储技术的理想选择,因为它提供了数千个并行队列,并实现了性能的指数增长。

与传统SSD硬盘相比,NVMe硬盘驱动器的性能提高了6倍,是快速存储的新基准。超融合设施也具有颠覆性。它们将快速存储器放置在CPU附近以提高性能。随着计算机集群的增长,添加存储的需求超过了添加CPU的需求,需要在架构中插入数据分层策略。NVMe集成架构非常适合超融合环境。这些环境具有密集的数据操作、高性能应用程序和其他出色的性能要求。NVMe连接还可以减轻涉及数据位置问题的挑战。解决延迟问题将把超融合环境的使用扩展到更大的数据集工作负载,这将成为大型企业应用的主要吸引力。

边缘计算是影响计算、数据分布和存储体系结构的另一个因素。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愿景,即应该在边缘存储什么。物联网是边缘计算的催化剂,尽管目前还没有数据格式化标准。物联网和边缘计算必须进一步规范设备间的数据。苹果、谷歌和亚马逊等公司正在各自的生态系统中实现这一目标。

便携式存储架构可以为闪存存储提供经济高效的替代方案。对于需要快速存储和传输大量加密数据的特定行业而言,便携式存储架构将极具颠覆性。实际上,它们可以完全颠覆批量数据的流动,特别是在存储密度、高性能和可移植性至关重要的环境中。

在效益方面,颠覆性可提高性能,并降低成本。最成功的参与者将是满足客户当前和未来需求的人。这意味着他们将在客户了解自己的需求之前确定其需求。颠覆性程度可能会因为技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本身令人印象深刻,不容忽视。它将在提高性能和降低价格方面具有可衡量性。这对消费者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
      (责任编辑: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