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医疗行业的五种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医疗电子

431人已加入

描述

(文章来源:企业网D1Net)

随着数字健康解决方案逐渐成为主流,我们正朝着全新的患者治疗、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时代迈进。如今,创新的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正在医疗机构中被广泛引入,使医疗保健工作人员能够降低成本、改善患者治疗并优化工作流程,这些解决方案有望颠覆整个行业。

移动应用、智能设备、生物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家庭虚拟助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医疗记录系统、预测分析和web健康门户真正代表了医疗环境的新时代。谈到数字医疗的好处,我们应该首先关注其改善治疗过程、智能数据分析和更好服务患者等方面。此外,通过使用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医疗机构可以进行自动化决策、持续的患者状态监测并进行精确诊断。

一、传感器和智能设备,传感器技术,如可穿戴式传感器和设备为健康管理带来了许多益处。通过将传感器连接到移动设备,然后对指标进行精确的读取和解释,使医疗机构能够用小巧的设备代替重型医疗设备。

看看这些有趣的统计数据,这些统计数据反映了物联网设备的快速整合以及巨额投资: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 Inc.的一份新报告,到2022年,物联网在医疗保健市场预计将达到近4099亿美元;到2018年底,医疗服务机构将通过使用机器人程序加速(RPA)工具节省10亿美元;Technavio市场研究分析师预计,到2020年,医疗行业的全球物联网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7%。

目前,许多机构都在开发和推出各种智能设备,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智能吸入器、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注射笔、智能药丸和智能泡沫包装等;这些智能技术解决方案有助于简化诊断、改进治疗并改善患者体验,为改善疾病治疗的迈出了重要一步。例如,智能吸入器已经成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的新标准。智能设备在医疗保健领域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应用,例如实时健康系统(RTHS)、设备监控系统和智能医疗保健系统等等。

二、生物传感器,目前,生物传感器是医疗数字化转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您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生物传感器,它们通过无线网络将医疗信息传输到移动和Web应用程序。得益于这些传感器,医疗保健工作人员可以在院外调整患者治疗并监测健康状况。生物传感器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患者所有身体活动、睡眠和整体健康状况数据。

例如,生物传感器可以监测血糖水平、血压、心率、氧气水平、脉搏、血液酒精水平等数据,如果这些指标有异常,会及时提醒医生等相关人员。一些设备记录的指标具有很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对健康管理非常有用,尤其是对于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生物传感器能够实时跟踪患者健康数据,并为医生提供所有信息,从而避免疾病并发症并改善治疗。由于数据直接从患者身上读取并不断更新,因此所搜集的指标质量高于患者在就诊期间报告的指标,并且可以为专家提供特定情况下临床过程的真实情况。

三、患者健康门户,到目前为止,病人健康门户网站已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客户服务和优化操作,如请求处理和预约安排等,它们方便了医生和患者的生活。例如,设想一个健康门户网站可让患者在线咨询医生和专家、查阅检查和实验室结果、轻松付款、与其他患者交流、了解健康贴士和食物配方以及预约门诊等等,那将会极大的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四、机器学习应用程序,和许多其他行业一样,机器学习对医疗保健行业也非常有益。机器学习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改善客户服务、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高效分析医疗记录并改善患者治疗。在实际使用案例中,医疗保健和制药公司在研发过程中运用分析技术,特别是在简化临床试验和决策时。当医生和其他专家作出决定时,由于无法快速处理大量信息,因此有时看起来有点混乱或受到限制。

而且,人为错误的可能性很高。智能数据分析可以通过从新来源获取更多数据点、打破信息的不对称、并添加自动算法来尽可能有效地进行数据处理。随着数据源越来越多样化,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也越来越多,这有助于专家更快地做出正确决策。虽然医疗保健行业在整合机器学习解决方案方面仍然比较滞后,但机器学习为创新临床护理和提供个性化的就医体验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五、基于区块链的举措,除银行和金融业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成功应用于其他许多行业。虽然技术相同,但它具有各种不同的应用程序,医疗服务机构也可以从使用区块链中获益。安全的数据存储、受保护的交易、医疗机构之间的安全数据交换、不可变的数据记录以及透明的数据流都是区块链集成的优势。

目前,区块链技术正在医疗行业广泛实施。例如,Estonian电子卫生保健基金会和Guardtime公司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旨在将基于区块链的系统整合到数百万条病历中。另一个例子是一项名为MedRec的项目,它代表了一个高度安全的分散式内容管理系统。为了实现医疗保健中的数据存储和通信安全,系统应用了Ethereum智能合同,并为医疗保健数据访问提供了不可变的身份验证许可日志。
     (责任编辑: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