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标准制定 意图走出制造业局限

机器人

531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中国防疫的经验迅速被世界各国借鉴,中国抗疫的各项标准成为世界各国学习和模仿的样本。中国用机器人进行无接触检测、送餐、消毒,用无人机喊话宣传等方式迅速被各国模仿。有微博网友调侃认为,这是中国首次将中国标准向全世界输出,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中国榜样,让世界各国人民抄了一次中国的作业。中国标准也在随着产品输出、企业并购、媒体报道、人才交流,逐渐被世界国家了解并形成一定认识。

新时代下的中国可能

在这次疫情中展现的许多高科技应用,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全世界无疑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5G、大数据技术加速了AI2.0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和传统制造业加速结合以及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更是为制造业的发展添了一把猛火,同时也促使了机器人产业从3.0时代逐渐向4.0时代过渡。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催生了高科技机器人的新需求,成为加速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随着中国逐渐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中国成为世界上又一个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主动要求机器换人、机器人换人,国产机器人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连续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

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国在近十年通过收并购,市场换技术,逆向工程等方式,学习吸收了欧美各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经验,同时随着中国材料学等基础科学研究程度的加深,逐渐打破了国外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壁垒,随后又赶上了5G和大数据的新技术风口,使得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尤其是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在产品技术层和下游应用层都实现了不错的突破,近年来更是在政策支持和投融资风口下呈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新时代也赋予了机器人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外的,日常化消费产品的内涵,使得机器人有了走出制造业局限,在各行各业各类场景中使用的可能性。

高端产业输出难题

但问题同样存在,以我国蓬勃发展的机器人行业为案例,虽然对于机器人企业来说,随着中国在新技术上的应用,对产品质量上的把控,使得技术得到沉淀,行业工艺得到进一步开发,但随着近年来国内机器人市场遇冷,部分坚持质量和价格德邦机器人企业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产品虽好但因为市场认可程度低,工艺和技术进步难,同时因为低价竞争一度破坏市场,降低了国内外各行业企业使用意愿,许多选择出海尝试的领先企业,也因为中国标准不明等问题受到诸多限制,客户疑虑多,海外品牌建立难。

在中国地位逐渐从一个跟随者到领先者的时候,我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中国机器人等高端装备行业因为标准缺失、检测手段不足、缺乏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等原因,在国内外市场必然会丧失了非常多的创新和市场开拓机遇。

我们必须开始思考,新时代下,中国应该如何规范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质量,提升创新积极性,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更好走向世界市场,向世界输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中国标准如何向世界输出更多可能性。

标准化成破局点

对此,国家在多项政策中提出,在机器人行业等多个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要鼓励加强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为了促进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性,国家将团体标准纳入各地财政补贴范围!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补贴政策,例如《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申报2019年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补助项目的通知》中,北京市就将国际标准补助分为七档,直接补助给企业50万上下的资金,并在例如评选高新企业等多项政策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坚持标准化制造,促进工艺研发,提升产品质量。

为什么做标准化能解决产业问题,国外很多企业都已经在实践中证明了这一点。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这是从苹果等国外先进企业流传进国内的经典语句,也是苹果等公司全球化强质量高价格的依据。苹果一度成为中国手机企业学习的典范,苹果作为标准制定者和输出者,也必然是利益的最大拥有者。

在曾经的中国工业市场看来,离标准制定者仿佛还有非常远的距离。但其实中国制造业曾有过很好的实践,例如海尔曾逐渐依托海外工厂,代表中国在巴基斯坦、泰国等一带一路国家输出“海尔标准”,实现中国家电业从“制造输出”向“标准输出”的突破,以海尔互联工厂模式为基础提炼的智能制造模式就分别入选了IEC未来工厂白皮书以及IEC标准案例,海尔还被IEC授权制定首个国际AI白皮书,是中国家电企业首次在IEC/MSB主导立项,并被授权拟定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性规范。同时中国洗衣机在IEC国际标准领域的7个话语权,也均来自海尔。中国的标准其实已经有资格站在世界前沿。

在机器人行业,标准化的演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早期国家原先完全吸纳国际标准,转化到国内进行国标的补充和完善,但受到硬件等条件的现实性制约使得落地较慢,同时随着市场潜力的逐渐打开,需要国内本土机器人企业蓬勃发展,导致国家逐渐在机器人行业上放开了标准的硬性规定,主要以推荐性标准为主,但同时鼓励团体和行业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中国企业不孚众望,逐渐在制造水平和产销量上,都逐渐形成了一定规模,同时一大批例如新松、埃斯顿、新时达等企业,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更大的全球市场,转向布局全球化,这是就对于产品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早在2019年9月15日,“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机器人分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就在上海成立,宣告了机器人团体标准已至,对于机器人行业,标准化无疑又是一个发展新机遇!

委员会工作组工作人员透露,在未来,随着标准的逐渐落实,机器人标准值的逐渐确定,对于机器人产品,一定也会出现类似食品等标准检测验证LOGO等多个标识,一方面能起到帮助企业更好规范产品的作用,同时将帮助市场做出基础的选择,另一方面希望这样也会让企业更愿意去实现产品标准和进行标准验证。

同时,因为目前国内非常多机器人企业对于标准仍然处于不了解状态,导致标准落地较难,只有少部分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在标准上有超前的布局,目前也在国际收购和产品市场全球化中,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因此,在目前出现了标准等行业的情况,在教育上,国家也在推进大学和研究机构,逐步推进落实标准的认知规范,在中国企业中也通过会议宣传等手段,不断加深着企业认知,但就目前行业发展仍然快于标准执行速度,对于落地实施宣传仍需要提高,需要加强。

目前,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智能机器人分会的标准化制定工作仍然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欢迎社会各界对此提出宝贵的建议,共同参与机器人行业的标准制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