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去年10月22日,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目前我国移动通信网络2G、3G的退网条件已逐渐成熟,鼓励运营企业积极引导用户迁移转网。
消息一出,引发热议。
对从业者而言,大家更关注的问题是,2G之后,谁能顶上?
NB-IoT、4G还是?
有用户考虑火爆的NB-IoT,但NB主要适用以低功耗、小数据量、上报为主的场景,在需要双向通讯、下发时延低的场景下,有些力不从心。
也有用户狠心上了4G,虽然网络稳定可靠,通讯延迟小,但高昂的成本同样令人咋舌。
那么,在2G退、4G贵、NB慢的情形下,就没有其他合适的替代方案吗?
当然有!3GPP早已考虑过这种情况,因此在标准发展至3GPP Release 8的时候就出现了分化:
一部分继续向高带宽、低时延发展,主要应用在手持终端如手机设备上;
另一部分则向低带宽、低功耗、低成本演进,最终出现了Cat-1、Cat-M、Cat-NB等。
什么是Cat?
Cat就是UE-Category,UE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Category是分类,而Cat-X的值被用来衡量用户终端设备的无线性能,通俗讲,就是用来划分终端速率(等级)的。
根据3GPP的设想,Cat-1的性能其实最终将服务于物联网市场。“实现低功耗、低成本的物联网LTE连接的目的”,对于物联网发展尤为重要。
各种“UE-Category”和支持速率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LTE Cat-1的突出功能:
所需总带宽:20MHz
下载峰值速率:10Mbps
上传峰值速率:5Mbps
电力需求:低
双工模式:全双工
发射功率等级:23dBm
目前,4G模块主要使用的正是Cat-4,下载速率可达150M,但其实多数场景并不会用到如此高的速率。好比说,你要一份蛋炒饭,对方直接上来一桌满汉全席;虽然都能充饥,但后者着实没有必要。
Cat-1迎来利好
由上图可见,约有10%的场景需要高速业务,这部分将由Cat-4或更高以及未来的5G支撑,另有60%的窄带场景由NB来支撑;剩余约30%的中速场景,正是Cat-1或eMTC的机会。
同时,中国电信在2016年就已宣布支持Cat-1网络,并且因其本身就承载在4G LTE网络上,因此无需额外铺设成本,有4G的地方就能用Cat-1。
既然如此,Cat-1为何迟迟未能映入大众眼帘呢?
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芯片支持。高通虽在2016年推出过面向物联网市场的MDM9207-1,但该方案做出的模组与国产Cat-4方案模组的价格相差无几,用户自然选择价优且带宽更高的Cat-4,而忽视Cat-1。
如今,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去年11月16日,紫光展锐在第七届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重磅发布全球首颗LTE Cat.1 bis芯片平台—春藤8910DM。简言之,这就是为Cat-1量身定制的,基于它做出的模组价格将极具竞争力。
考虑到网络兼容性,春藤8910DM在Cat-1的基础上还支持2G和蓝牙,应用场景不可谓不丰富。诚意满满,你确定不心动么?
有人在行动
有人物联网在第一时间,顺势为行业客户推出Cat-1模组——WH-GM5。
很多客户应该都还对有人旗下的两款经典模组——GM3、NB73记忆深刻。作为“小而美”的代表,二者分别在2G和NB领域,为用户提供诸多便利。基于此,本次推出的GM5产品延续了小巧精致的设计理念,在硬件上基本兼容原有2G和NB设计,方便广大老客户替代切换。
方案展示
共享支付
方案优势:
支持LTE,网络稳定,数据通讯毫秒级延迟,支付体验好;
兼容GPRS,在LTE不稳定时自动切换GPRS,同样满足需求,保证通讯质量;
支持低功耗蓝牙BLE4.2,在网络不通畅时,用户手机可直接通过蓝牙控制设备应急启动;
支持串口向网络透传,简单易用,一经配置,后续再无更多操作。
问题答疑
Q:网络覆盖情况、稳定性及资费如何?
A:Cat-1基于当前运营商的4G网络,在覆盖范围和资费上都等同于当前4G。目前国内4G覆盖足够广阔,且有2G作为双保险,稳定可靠。
Q:Cat-M1是什么?
A:即eMTC,最大工作带宽仅有1.4MHz,所支持的最大速率为1Mbps,并支持移动性、VoLTE等特性,可承接中低速率2G/3G物联网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对Cat-1形成替代。
但eMTC需专网支持,目前运营商资金预算有限;产业生态方面,缺乏基础设施支持,国内参与厂商有限;应用案例方面,主要集中在海外,国内可借鉴度不高。因此,行业更能看到Cat-1所具备的前景。
Q:Cat-1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A:自助设备、POS机、工业控制、农业监控、消防领域等。
责任编辑;zl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