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技术
固态硬盘寿命主要是擦写次数、容量决定的,而不同容量以及不同颗粒,擦写次数也不是不同的,目前市面上的固态硬盘有SLC、MLC、TLC、QLC四种颗粒,目前SLC颗粒成本较高,容量较小,比较少见,MLC多数定位高端产品中,TLC是目前市场主流颗粒,而QLC颗粒寿命最短,但是成本较小,容量较大。
SLC颗粒理论擦写次数在10万次以上p/e,MLC颗粒理论擦写次数在3000-5000次p/e左右,TLC颗粒理论擦写次数在1000-3000次p/e不等,而QLC颗粒理论擦写次数仅150次p/e,p/e是寿命单位。
SSD固态硬盘寿命计算方法:
P/E寿命的公式(擦写次数*容量/每天擦写量/365)
P/E寿命的公式是擦写次数*容量/每天擦写量/365,假设1个256G的TLC颗粒固态硬盘,按照每天擦写100G量,也就是它的寿命=1000*256/100/365,约7年,还有这个最大写入次数也是理论上的,超出不一定就100%坏了,关键电脑不可能每天打开,也有休息的时候,加之每天不可能都擦写100G。
总结:
理论数据仅供参考,有的固态硬盘还没到理论寿命,就坏了,有的固态硬盘超过理论寿命,依然坚挺。所以大家无需担心固态硬盘的使用寿命,电子产品每隔3到5年就会淘汰,等你换了新电脑,固态硬盘可能都还没坏。
有的用户会将光驱位改成固态硬盘,这样做有什么危害呢?
一、供电
差的光驱托架固定不稳,即使是好的托盘,光驱位供电管理和固态硬盘位都是有差别的,这些会导致机械硬盘坏道,损坏等。
二、散热
固态硬盘放入光驱位产生的热量多,散热不好,会影响固态硬盘的运行稳定性。
三、速度
如果原光驱接口性能低于原固态硬盘接口,则固态硬盘就以该接口的数据协议速率运行,一般实际运行数据速率小于数据协议速率,导致固态硬盘速度慢。
推荐精彩阅读: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