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作为交通强国建设首批试点城市,雄安新区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聚焦智能设施、决策监管、出行服务等领域,统筹设计、分步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示范应用先进技术装备,逐步提升交通运输智能化水平。
智能交通系统究竟“智”在何处?又将如何在新区得以实现?对此记者采访了雄安新区交通专班相关专家。
未来,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以引导交通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智能交通系统指的是将先进的传感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以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要实现搭建智能交通系统,首先要从设施层面入手,如果把交通系统比作人体的话,那这些智能交通设施就是他的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只有具备了健全的感官,智能交通才能真正运作起来。
“现在市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设备,以视频为例,存在流量监控、安全监控、违章监控、行人监控等各种设备,以往情况下这些设备都是独立布点,自成系统,缺乏统一标准对它们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效率并不高。未来雄安新区的智能交通设施就要解决这一问题,把这些设备进行整合管理。”深圳交研中心副院长高永介绍,新区将出台智慧道路设施建设标准,以明确智慧交通设施布设原则和功能要求,统筹智能设施与新建道路同步实施。
具体来看,新区将率先在新建成区域推进多杆合一示范应用,也就是说未来新区的道路上将只保留智慧路灯杆和智能交通杆。
“多杆合一在深圳等城市已经有了相关的实践,将路侧所有智能交通设施整合到路灯杆和交通杆等两类杆件上,可以节省30%以上杆件,这样做不仅集约、经济,同时还可以兼顾道路景观的要求。”高永解释道,除此之外,未来新区还会把网联车相关设施整合到杆件上,并率先推进网联车功能在容东片区的示范应用,实现工程车、公交车、公务车的联网联控。
智能交通设施所反馈的海量数据要如何处理?怎样才能使得数据使用效益最大化?“交通大脑”给出了答案。
“不同于以往各业务部门信息独立采集,独立使用而产生的‘信息孤岛’,未来雄安将明确多源交通数据采集及共享标准,各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依托智慧城市存储、计算、网络资源进行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深圳交研中心北京分院主任工程师王超介绍。
就比如说一份数据,以往可能只供给一个业务部门使用,其他业务部门如果需要,还需另外采集。现在依托数据采集共享标准,一份交通数据面向规划部门,可以供其建设新区交通建模仿真平台时使用,为重大交通设施规划建设提供量化分析依据。还可以满足交通行业管理需要,建设交通运行综合监测平台,实现人、车、路实时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新区交通出行变化特征,为交通管理提供支持。另外还可以面向交通部门,帮助其建设交通安全管控与指挥平台,实现“情、指、勤、督、联、宣”一体化,提升交通执法能力。
新区将加快推进新区交通仿真平台、交通运行综合监测平台、智慧交管平台等研发工作,提升交通精细化治理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应用,探索建设迭代式“交通大脑”,推动实施“感知—推演—治理—服务”闭环管理。
“这也就是说新区的智能交通在交通治理的应用方面,将积极推动数据、计算和传输层的复用,各业务部门将共享智慧城市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王超介绍,新区相关部门将逐步应用新技术,推动新区的“交通大脑”向更高阶段迈进。
布局智能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归根到底,就是要为新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城市出行服务。“MaaS”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将为未来新区居民的出行,提供灵活的交互服务。
MaaS意为“出行即服务”,指的是通过电子交互界面获取和管理交通相关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出行要求。通过对这一体系的有效利用,交通服务提供者、汽车制造商、交通管理部门以及潜在利益相关方可充分了解和共享整个城市交通所能提供的资源,以便实现无缝对接,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务。
“目前新区已经开展智慧出行服务平台的相关应用测试,为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在新区的公开推广做好准备。” 新区交通专班工作人员沈帝文介绍,平台的一大特点就是高度的集约化和简单化。根据设计,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将由单一服务接口接受用户的出行需求,为用户带来一键预约、一键支付的出行服务体验,避免用户陷入多个出行平台来回切换,不同支付方式纠缠不清的局面,提升用户的出行平台使用舒适度。
按照要求,新区将开展覆盖乘客全出行链的智能交通场景应用设计,初步建成满足多类用户需求的智慧出行服务平台,落实一站式出行服务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公共交通、物流配送、生活休闲深度融合,促进交通服务新业态发展。
随着新区的建设发展,智慧出行服务平台也会随新区交通业务迭代生长,未来该平台也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参与到公务车改革等工作中。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