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
提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不言而喻。如果说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架构的基础,那么工业互联网平台则是连接功能与应用的中枢神经。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势头迅猛,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70家,其孵化出来的平均工业APP已经达到了2120个。可以说,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前景备受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工信部下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里提到:遴选10个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发展50家重点行业/区域平台。推动重点平台平均支持工业协议数量200个、工业设备连接数80万台、工业APP数量达到2500个。而在相关解读文件中,更是直接点出:工信部继续打造平台标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择优重新遴选10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一批重点行业/区域平台。
这意味着,动态调整机制下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将至少在2020年择优重新遴选,数量在十个左右,并且均为双跨平台。
先前,工信部曾公示2019年十个双跨互联网平台清单。从公示清单来看,海尔、东方国信、用友、树根互联、航天云网、浪潮云、华为、富士康、阿里、徐工信息十家相对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均成功入围,部分大牌企业没有入选。
不过,随着上述通知的下发,先前没有入选的企业似乎有了再次证明自身的机会。
目前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富联、海尔等有制造业基因的企业,熟悉工业流程与应用场景,希望在原有工业能力的基础上叠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继而实现向工业互联网平台大企转型的目标;
另外一类则是类似华为、阿里、用友等泛IT企业,其不仅在数字化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而且在互联网领域、物联网领域已经或者正在证明自身价值。
然而,这两类企业的优势虽然明显,但是其劣势也相当突出。拥有制造类基因的企业缺乏IT数字化建设能力,而IT类企业则明显匮乏智能制造的工业流程经验和落地场景。双方理论上都需要彼此的资源和能力,但是又感觉彼此不看好对方。
部分IT类企业质疑制造业出身的企业无法利用数字化打造工业互联网多样化需求的平台能力,也质疑其在实现方式到落地场景中能否形成有效闭环,并且在用户体验方面,IT类企业的软件能力突出,旗下产品不断更新迭代,而迭代所需要的时间是制造类企业无法一时半会就能追赶成功的。
而制造类企业则认为虽然IT类企业在数字化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要求适应工业生产落地场景,其个性化需求、专业门槛、供给链配置复杂等都将影响IT类企业的决策,制造业的核心是运营技术,而非IT技术。
对于双方的彼此“嫌弃”,其实说明的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目前仍然存在着一定短板。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业应该不断与IT业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进而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从这点来看,同时具备制造业与IT业从业经验的人才少之又少,如何巧妙利用数字化?如何加快融入工业生产体系?这都是留给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zl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