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股份是什么公司? 十年精进 千亿神股

科技金融

23人已加入

描述

  (综合自21世纪商业评论 东方财富)

  韦尔股份是什么公司?半导体神股吗?我们先来看看韦尔股份的年报。

  韦尔股份于2020年4月10日披露年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6.3亿,同比增长4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7亿,同比增长221.1%;每股收益为0.76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7.4%,较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5.2%,较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注:韦尔股份于2019年8月02日完成重大资产重组。

  期间费用为26.9亿,营业成本为99亿

  公司2019年营业成本99亿,同比增长34.7%,低于营业收入40.5%的增速,导致毛利率上升3.1%。期间费用率为19.7%,较上年升高0.7个百分点。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增加,相比去年同期增长913.4%达到16.9亿。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为24.3%,资本化比例较高。

  本期“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营收贡献较大

  从业务结构来看,“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是企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具体而言,“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营业收入为97.8亿,营收占比为71.9%,毛利率为30.8%。

  十年精进

  从事半导体设计与分销的韦尔股份(603501)更是在6个月内,股价实现超400%的涨幅。韦尔股份董事长虞仁荣以302.6亿元的财富值,位列2019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72名。

  实际上,这只“神股”自2017年上市以来,直至2019年上半年,股价始终表现平平,在每股30-40元区间徘徊。2019年下半年,韦尔股份结束了长达2年的窄幅震荡,股价一路跳升,最高站上221.87元。冲高回落后,股价依旧维持在160元上下,市值一度逼近2000亿元,下调后市值还是站稳1400亿元,成为不折不扣的芯片第一股。

  韦尔股份的创始人之一虞仁荣,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98年创业,从事半导体分销业务。

  2000年,国务院出台《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内半导体行业进入加速期。虞仁荣看好国内半导体设计的机会。

  据悉,虞仁荣进入设计领域,就是来自分销贸易带来的启发。早年,虞仁荣的公司曾代理过分立器件供应商美国安森美半导体公司的产品,一年千万美元的利润,让他看到了半导体设计市场的利润空间。他熟悉半导体产品,又掌握了分销渠道,就顺势从贸易转向了自主研发业务。

  2007年,虞仁荣与同在半导体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马剑秋,在上海创立了韦尔股份,从事半导体设计,并且将原来的业务电子元器件分销一同整合。伴随家电与手机一轮轮的更迭,整个半导体行业不断升级换代,赛道经历几番洗牌,韦尔股份却在行业波动中站得愈发稳健。两位低调的创始人,几乎找不到完整的公开资料,却闷头一路狂奔,在创业10年后的2017年,将韦尔股份成功带上了A股市场。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韦尔股份总经理马剑秋曾透露,公司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用户思维。韦尔股份受到安森美的经营方式启发,培训大量现场工程师,前期就与客户深入沟通、掌握客户动向,与客户共同设计半导体产品。

  马剑秋曾向媒体介绍,在起静电防护作用的瞬态二极管(TAS)产品设计上,韦尔股份就是与联发科、联想等客户沟通时,发现他们需要一种产品解决充电口保护问题,才有了这款产品的诞生。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设计方式,韦尔股份保持至今。

  另外,韦尔股份在研发投入上毫不吝啬。2018年,韦尔股份的研发投入为1.67亿元,同比增长65.07%,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为4.22%。2019年度,公司半导体设计业务研发投入增至16.94亿元,占半导体设计业务销售收入比例达14.9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专利3957项,其中发明专利3826项,实用新型131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95项;软件著作权88项。

  韦尔股份一边修炼技术内功,一边通过收购拓展产品线,增强研发实力。2014年开始,韦尔股份通过收购数字电视芯片设计企业北京泰合志恒、无锡中普微,向SOC芯片、射频芯片领域延伸。2016年下半年,子公司上海磐巨和上海矽久,主力研发硅麦产品和宽带载波芯片产品。2017年,韦尔股份新增子公司韦孜美,致力于研发高性能IC产品。

  目前,韦尔股份业务已覆盖移动通信、车载电子、安防、网络通信、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其自行研发设计的半导体产品(分立器件及电源管理IC等)已进入小米、金立、维沃(步步高)、酷派、魅族、乐视、华为、联想、摩托罗拉、三星、海信、中兴、波导等手机品牌的供应链,被市场评价为“国内仅次于华为海思的芯片设计公司”。

  并购展业

  韦尔股份从分销转型设计的故事,并没有一开始就打动二级市场。根据2018年财报,韦尔股份的营收为39.6亿元,其中毛利率20.79%的代理销售的营收为31.3亿元,占收入比重接近80%,而毛利率33.46%的半导体设计及销售业务,营收8.3亿元,收入占比为20%。从业务占比看,韦尔股份在本质上还是个贸易中间商,而不是半导体设计企业。

  2018年8月韦尔股份发布公告,以近150亿元收购北京豪威、视信源和思比科3家芯片设计公司。交易完成后,韦尔股份持有北京豪威100%股权、视信源79.93%股权,直接及间接持有思比科96.12%股权。

  这三家均是图像传感器领域公司,图像传感器能将接收到的光学信息转换成电信号,是数字摄像头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工业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网络摄像头、安全监控设备、数码相机、汽车和医疗成像等。

  韦尔股份表示,收购后,公司半导体产品设计研发业务分为两大业务体系:图像传感器产品和其他半导体器件产品。其中,图像传感器产品由豪威科技和思比科运营,具备完善的产品体系,最主要的产品为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占公司2019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达71.74%。

  一宗百亿元的收购,获得了图像传感器几乎全系列的产品,拓展了图像传感器领域,因此在2019年三季度完成收购和并购后,韦尔股份的市场关注度大增,股价一路飙升,涨成了千亿芯片股。

  在收购的三家标的中,北京豪威最受资本关注。北京豪威原是豪威科技,一家专注图像传感器设计的美国企业,曾以超过30%的市占率,成为全球第一大厂商。只是后来不敌日韩企业,在索尼、三星崛起后,其份额逐渐跌落至行业第三,2016年被中资财团收购。

  这家昔日英雄,很早就被韦尔股份看中,2017年上市仅一个月,韦尔股份就发布公告,计划从多位股东手中收购豪威科技股份,当时没能成功。

  随后,北京豪威的发展每况愈下,市占率进一步跌至11%,加上全球手机出货量增长放缓的影响,净利润从2017年的24亿元下滑至2018年2.2亿元。2018年韦尔股份再度出手。历时近一年,完成了对豪威科技的收购过户,2019年三季度完成合并报表。

  另外两家视信源和思比科虽不如豪威出名,也各自拥有核心技术与特点。思比科主攻中低端市场,与豪威形成互补。韦尔股份一笔交易,覆盖了图像传感器全部领域。

  华西证券在近期一份研报中提到,在5G时代,光学依旧是智能终端的核心亮点之一,在“多摄+堆叠式工艺+面积变大”趋势下,图像传感器产能趋紧,行业景气度旺盛,受益国产化趋势确立,韦尔股份预计将高速增长。

  事实上,2019年初,在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和安防监控等多市场驱动下,图像传感器市场爆发。根据WSTS统计,2019年全球图像传感器的销售规模为193.2亿美元,产能紧张,价格上扬,持续走高的市场需求下,图像传感器厂商迎来了一波机会。

  根据韦尔股份最新财报显示,北京豪威的业绩承诺是2019年、2020年、2021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99亿元、8.84亿元、11.5亿元。2019年,豪威扣费净利润为10.4亿元。

  思比科 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扣非净利分别不低于2500万元、4500万元和6500万元,2019年思比科的扣费净利润为4263.57万元。视信源2019、2020及2021年度内实现的净利润承诺数不低于1346万元、2423万元及3500万元。实际上,2019年视信源的扣费净利润为2281.52万元。三家企业均完成承诺书,并且业绩实现率接近200%。

  三家图像传感器企业的助力,也韦尔股份实现了营收与净利润的增长。

  尝到甜头的韦尔股份打算继续通过资本方式,将疆域拓宽。2019年末,韦尔股份发布公告,拟通过境外全资子公司以5000万美元现金方式,参与投资由璞华资本管理的境外半导体基金,基金总认缴规模为2亿美元,计划重点参与境内外集成电路领域的并购整合,投资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