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的原理与网络结构

有线通信

23人已加入

描述

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的原理与网络结构

基于GMPLS的OBS具有OBS的基本特点,如变长度的数据转发单元(突发包);控制信息(控制分组)与突发包以分离的波长传送;在传送路径上的各节点处, 控制分组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而突发包则以光信号的形式透明通过。同时基于GMPLS的OBS又吸收GMPLS的思想,在IP层与光层都加上了能统一管理的标签,使网络结构简化,并使突发包传送更快。为了避免核心节点对光缓存的需求,OBS的一些控制协议如(Tell And Go, TAG)和(Just Enough Time, JET)等也仍然被采用。
图1和图2分别是基于GMPLS的OBS骨干网结构图和分层结构图。

图1中,边缘节点既是IP网络的一部分,要处理接入网送来的IP数据,又与核心节点组成的光网络相连,并生成在光网络中传送的突发包。基于GMPLS的OBS网络中的IP网络与光网络有统一的信令和协议,对控制平面来讲,IP网络与光网络是完全对等的,并采用统一的寻址机制(光设备被看作IP可寻址设备),光网络的拓扑对IP网络是完全可见的。IP网络和光网络都采用IP地址,IP层可直接对光层进行路由、流量等控制,从而统一了控制,避免了重复,简化了网络结构。

交换

图1 基于GMPLS的OBS骨干网结构
图2中,接入网的数据进入边缘节点[1],经拆帧后分析IP包的信息,然后加上由其目的地址与优先级等确定转发等效类(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 FEC)所绑定的标签,此标签一旦加上,数据传送路径也就由事先确定好的标签转发路径(Label Switch Path, LSP)所确定,此时的LSP是分组交换的LSP。然后数据根据LSP汇聚与突发包生成算法生成突发包。突发包生成后,先发送此突发包的控制信息(Burst Head Packet, BHP)。BHP包含波长交换标签,该标签与光层的LSP相对应。在BHP发出后,突发数据包以整个LSP上处理BHP的时间作为偏移时间,由于边源节点是源路由的起点,对网络拓扑很了解,在建立LSP时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偏移时间。偏移时间确定后,数据就可以发出。GMPLS由于以标签作光交换的控制信息,且QoS的实现也可不由增加偏移时间来实现,另外,GMPLS中的建议标签可大大缩短偏移时间[2],因此偏移时间的设置就变得更容易,网络资源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BHP头经控制信道传到核心节点的控制单元(光电转换后),控制单元根据BHP中的标签信息接通对应的光开关,并由标签转发表中的新标签替换原BHP中的标签生成新的BHP传送到下一个核心节点(图2中假设为只有一个核心节点),数据则在核心节点中不经处理而直接由光路通过。当数据到达目的边缘节点后,经帧分解、突发包分解后,就得到加标签的IP分组,由该标签,边缘节点得到IP包对应目的节点所在接入网的对应端口,把数据加上帧头由此端口送出。

交换

图2 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的分层结构

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的研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