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和万物相连存在什么区别

物联网

775人已加入

描述

未来的颠覆性技术通常缺乏广泛接受的定义,并且往往是由不一定负责制定标准和执行技术发展的个体实体发明的。互联技术领域的创新和进步始于连网计算机,然后,该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已经超越了作为物联网革命一部分的连网物理对象的概念。

英国企业家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在1999年创造的“物联网”一词描述了物理物体之间的连接性。现在,它与万物联网(IoE)一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混淆的甚至是困惑的。万物联网被认为是物联网的超集,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则被认为是物联网的子集。下面,让我们仔细看看物联网、万物联网和M2M之间的差异。

什么是万物联网(IoE)?

尽管万物联网的概念是物联网运动的自然发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思科发起的新营销领域的策略有关,但从现代连接技术用例的角度来看,万物联网涵盖了更广泛的连接概念。万物联网包括四个关键要素,并包括了各种可以想象的连接:

人:被认为是通过网络连接以共享信息和活动的终端节点。例子包括社交网络、医疗和健身传感器等。

事物:产生数据或从其他来源接收数据的物理传感器、设备、致动器和其他物品。例子包括智能恒温器和智能电器。

数据:将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并处理成有用的信息,以实现智能决策和控制机制。例如,将温度日志转换为每天的平均高温小时数,以评估房间的制冷需求。

流程:利用数据、事物和人之间的连接性来增加价值。例如,使用智能健身设备和社交网络向潜在客户宣传相关的医疗保健服务。

万物联网建立了端到端的连接生态系统,包括在所有连接用例中采用的技术、流程和概念。任何进一步的分类(例如,人类互联网、数字互联网、工业物联网、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本身等等)最终都将成为万物联网的子集。

什么是物联网(IOT)?

当凯文·阿什顿创造物联网这个术语时,设备、计算机和机器就已经连接起来了。该概念因其能够连接未连网的物理对象的能力而备受青睐,这些物理对象以前无法生成、传输和接收数据。将传感器、控制系统和处理器嵌入这些对象中,可以在多节点、开放的物理对象网络中实现水平通信。

随着新互联技术的出现,物联网的含义和应用将继续发展,并用智能互联设备和用例代替物理对象,从而构成新的“ XX互联网” 分类。物联网的示例包括联网汽车、智能电表和智慧城市等。

对于组织来说,良好的物联网战略可以有以下好处:

▲安全、舒适、高效

▲更好的决策

▲创收

什么是机器对机器(M2M)?

物联网子集M2M最初代表了物理对象之间的封闭式点对点通信。移动设备和基于IP的连接机制的爆发式增长使得跨网络系统的数据传输成为可能。(来源物联之家网)M2M最近被称为无需人工干预就能实现机器间通信的技术。例子包括遥测、交通控制、机器人和其他涉及设备间通信的应用。

M2M有很多好处,让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些…

降低成本:M2M是关于效率和自动化任务的,您很快就能在成本中看到这一点。它减少了监控或管理机器和资产的物理访问需求,允许您进行综合效益计算,还优化了许多流程以加快工作速度。它也可以用来减少浪费,例如监控运输中的货物,以确保最佳温度,使货物不会变质。

持续通信:M2M永不休眠,因此您的数据始终实时可用,从而可以一年365天,每天24/7进行测量和监控——而且由于数据存储在基于云的连接管理平台上,因此您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从任何地方访问它。

可扩展: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您的要求也是如此。M2M是完全可扩展的,因此它可以随着您的业务而发展。您可以连接任意数量的资产或设备,并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调整。

提高质量:只有当您对监控和管理有这样的控制水平时,您的服务和运营才能提高质量。例如,如果您能够远程执行任务,您就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

专注于重要事项:由于M2M解决方案将为您处理许多其他业务任务,因此您可以将时间、精力集中在更有利可图的活动或业务发展上。

安全:M2M管理平台和数据传输使用加密和身份验证来确保数据始终是安全的。

更智能地工作:一旦将M2M设备连接到平台,您就可以开始重新定义企业中的角色,让员工从事更有成效的工作,因为大部分管理工作都是自动完成的,无需人工干预。

即时警报:无论您从事什么行业,M2M都能立即提醒任何问题——对医疗机构、维护服务、物流和仓储特别有用。

对企业和消费者有什么影响?

万物联网、物联网和M2M的概念固有地受到与含义、用例和采用相关的局限性混淆。尽管没有来自主管部门的行业标准和法规,但这些概念将随着技术创新、不断变化的消费者趋势和各种营销策略而不断发展。因此,企业在评估连网产品的前景和潜力时,必须深入了解每种情况的具体情形,而不是仅仅根据万物联网、物联网或M2M的建议标签得出结论。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