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笔记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01

神经网络中最基本的成分是神经元(neuron)模型。在生物神经网络中,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相连,当它“兴奋”时,就会向相连的神经元发送化学物质,从而改变这些神经元内的电位;如果某神经元的电位超过了一个“阈值”(threshold),那么它就会被激活,即“兴奋”起来,向其他神经元发送化学物资。

图5.1所示的简单模型就是沿用至今的“M-P神经元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神经元接收到来自n个其他神经元传递过来的输入信号,这些输入信号通过带权重的连接(connection)进行传递,神经元接收到总输入值将与神经元的阈值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处理以产生神经元的输出。 阶跃函数是理想的激活函数,它将输出值映射为输出值“0”或“1”,“1”对应与神经元兴奋,“0”对应于神经元抑制。但阶跃函数具有不连续、不光滑等不太好的性质,因此常用Sigmoid函数作为激活函数,如下图:

把许多这样的神经元按一定的层次结构连接起来,就得到了神经网络。

感知机与多层网络

once time【2018】

02

感知机(Perceptron)由两层神经元组成,如图5.3所示。输入层接收外界输入信号后传递给输出层,输出层是M-P神经元,亦称“阈值逻辑单元”(threshold logic unit)。

要解决非线性可分问题,需考虑使用多层功能神经元。如图5.5中两层感知机解决异或问题。

这里的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的一层神经元,被称为隐层或隐含层(hidden layer),隐含层和输出层神经元都是拥有激活函数的功能神经元。

我们常见的神经网络是如图5.6所示的层级结构,每层神经元与下一层神经元全互连,神经元枝江不存在同层连接,也不存在跨层连接。这样的神经网络结构通常称为“多层前馈神经网络”(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ural network)。由于输入层神经元仅是接受输入,不进行函数处理,隐层与输出层包含功能神经元。因此,通常被称为“两层网络”,或“单隐层网络”。 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就是根据训练数据来调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connection weight)以及每个功能神经元的阈值。

误差逆传播算法

once time【2018】

03

欲训练多层神经网络,上述的简单感知机学习规则显然不够,我们需要更强大的学习算法。误差逆传播(error BackPropagation,简称BP)算法就是一种杰出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