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近日,记者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看到,小镇的茶农们都在忙碌着。山间、路边随处可见的茶园里,都可以看到茶农们采茶的身影。“田间的黄色纸板就是诱虫板,我们还在茶园里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利用生物防控技术减少茶园乱用农药。”在独山镇一处路边的茶园里,裕安区农业农村局产业股股长荣先卓指着茶园里随处插着的诱虫板、茶园边竖着的太阳能杀虫灯告诉记者。
独山镇是六安瓜片的核心产区,拥有6万余亩茶园,而整个裕安区现在拥有19.9万亩茶园。“我们从去年开始开展了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物理防控替代化学农药、除草剂的‘双替代’示范行动,确保茶叶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荣先卓说。目前,裕安区已有2.5万亩茶园进行了“双替代”改造。为保证“双替代”能够见实效,该区在“双替代”行动示范区采用园长负责制,由所在地的乡镇党委主要负责人任园长,村书记任副园长,负责示范区的主要工作,推动示范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在宣城市宣州区的杨柳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园中每30亩就能看到一盏LED杀虫灯,“为了实现除草剂‘零使用’,我们不仅采用了杀虫灯、诱虫板,还使用了茶园鼠茅草种植抑草技术及茶园防草布覆盖抑草技术,全面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合作社负责人朱继说。宣州区近年来大力推广生态茶园建设及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重点推广应用“物理+生物协调防控”技术,全面恢复茶园生态,打造“有草,有树,有鸟,有益虫”的“四有”茶园,目前有机、绿色和无公害“三茶”认证面积达6.1万亩,占茶园总面积76.2%,绿色防控覆盖面积达1.1万亩。
“六安市现有茶园面积74万亩,茶叶产量达到3.3万吨。今年,全市50%的茶园将实现化肥、农药用量50%替代,建成完全替代示范面积10万亩,茶叶重点乡镇分别建成相对连片的‘双替代’行动示范基地。”六安市茶叶发展局局长任国钧告诉记者,六安还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监测,通过建立完善的茶园物联网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信息采集和监测,实现从生产、加工、包装、储存等环节的网络实时查询。
在独山镇的徽六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没有机械的轰鸣声,鲜嫩的明前茶从采摘、分拣到后期的拉火、杀青,完全由工人手工完成。“对高端茶叶,我们坚持使用传统手工技艺加工,尽管效率只有机器的百分之一,但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春茶的品质。”公司副总曾雪鸿告诉记者。尽管是手工炒制,但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炒茶工必须经过卫生安全检查合格后才能上岗,茶叶制作的过程也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等到大宗茶上市后,我们会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全程无接触、不落地,每天能炒制2000多斤成品茶。”曾雪鸿说。
在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长垅村茶叶种植合作社,凌晨1点多,区农技推广中心专家胡先进、钱叶启还在指导茶农制茶工艺。“低温、阴雨天制茶有独特的工艺,专家对我们合作社炒茶工进行现场指导,新工艺提升了我们这里茶叶的香味和色泽。”合作社负责人柯春花告诉记者。黄山市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则引进了全自动智能化茶叶加工生产线。“通过这条智能化加工生产线,我们可以实现远程视频控制、茶叶数字化加工和厂区无人化管理,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我们解决了黄山毛峰分级不清的问题,使干茶价值增值15%到25%。”公司负责人说。
“尽管明前茶、雨前茶多采用传统手工炒制,但是茶产业大方向还是突出机械化、清洁化方向。”任国钧告诉记者,六安市在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研发引进清洁化加工设备,引导企业向规模化、清洁化、机械化和智能化加工方向转变。目前,全市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加工厂已有155家。此外,六安市还建立了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试验站及产学研基地,组建了六安市茶叶专家大院,带动六安名优茶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和新型生产模式的探索,研究夏秋茶开发利用,为企业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标准研究、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霍山黄芽是六安茶叶的另一张名片,从市场上买到的霍山黄芽包装上都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茶叶的来源以及销售商的相关信息。“霍山黄芽很早就被列为中欧地理标志协议保护产品清单,为了保障出口茶叶的高质量,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地理标志商标使用管理机制以及产品溯源机制。”霍山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磊告诉记者。从2016年开始,霍山县茶叶产业协会对霍山黄芽证明商标授权启用二维码管理,凡使用二维码霍山黄芽证明商标的单位,其茶叶原料必须来自霍山境内,外地茶叶不得使用二维码霍山黄芽证明商标。目前,霍山茶叶协会授权的霍山黄芽证明商标的合法使用单位有130多家。
“成为地理标志产品,一方面增加了我们的销量,另一方面也对我们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叶磊告诉记者,霍山县近年来重点加强了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严控除草剂和化学农药在茶园中使用管理,开展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努力从源头上控制茶叶质量。全县实施绿色食品茶生产10.1万亩,达成无公害茶叶生产全覆盖。通过培育“统一技术模式、统一耕管队伍、统一采摘加工”的专业化服务组织,黄山市也建立了一套监测预警机制。依托国家茶叶及农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黄山市常年对茶叶农残常态化监测抽查,涉及17类领域853项检测参数,并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红黑榜,对红榜企业优先安排政策、对黑榜企业取消已有扶持。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