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智慧城市该往哪里走

物联网

774人已加入

描述

遥想七八年前,智慧城市在国内尚处发展的萌芽阶段,由于人才缺失,加之城市本土视角与创意的“双盲”,许多地区的智慧城市规划往往局限于人云亦云、照搬照抄,故而“千城一面”成为了当时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特点。这种雷同与同质化湮灭的是城市的个性,同时也是对市民百姓这个城市最大群体权益的忽略或漠视。

“智慧城市”非但没能让城市如虎添翼,反而在某些情境下加剧了部门间的“信息割据”,加深了社会群体间的“数字鸿沟”,继而推涨了城市运行管理成本,削弱了公共服务效能,这显然已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初衷背道而驰。

2016年以来,随着新型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强调“以人为本”、倡导“接地气、惠民生”的智慧城市已成业界共识。但在各地的实践中,“重建设轻应用、重开发轻维护、重宏观轻细节、重理念轻体验”的思维惯性仍然存在。

痛定思痛,疫情过后,智慧城市建设该何去何从?

聚焦智慧政务 重塑“数字政府”

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决策科学、快速响应、指挥有力”的“高智商型”数字政府显然已成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共识。与此同时,包括武汉在内的各地在“封城”期间成功试水的“云办公”“云管理”“云服务”等新模式,则为数字政府注入了新的设计灵感。

因此,疫情过后的数字政府建设,应立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行政理念的融合,围绕治理现代化与治理精细化,统筹推进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

一是强化数字化支撑。通过进一步夯实“城市大脑”、信息设施、网络安全三大基础保障,完善各类信息化平台建设,补齐短板,着力提升政府的数据采集、资源整合共享以及公众数字化应用能力。二是突出抓好公共危机管理。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突发事件研判、评估、决策与防控协同机制,重点强化医疗、传媒、救援、交通、物资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科学调度,着力提升政府的应急处突水平。三是实现全域智慧化。要面向一线、面向基层、面向细节,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平台、技术在各行政层级和各领域的应用,通过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下沉”,着力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与政务服务效能。

聚焦“云经济”,激活数字产业

云经济泛指以云技术为支撑的社会经济形式,随着云技术向社会生活各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渗透,我们的社会正逐步迈入云经济时代——如果说2003年“非典”催生了以淘宝为代表的网购经济新模式,云经济的大面积崛起则可谓本次抗疫行动中的意外收获。

作为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的重要举措,“封城”等隔离手段在有效阻断病毒传播的同时,也为诸多云经济模式的落地以及相关逻辑的验证提供了现实的土壤。春节过后,诸如居家消费、远程办公、线上诊疗、在线教育等云模式纷纷亮相,新一批行业独角兽隐然出现,引发业界关注,相关概念板块也随之在A股市场掀起了一波高潮。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对云经济的积极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资本市场对云经济未来发展的预期。结合云经济的精彩亮相,我们有理由相信,云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生力军将进一步迸发数字经济活力,并有望发展成为数字经济的主流,成为智慧城市赋能经济发展的最新利器。可以预见,云经济相关产业在疫情过后的经济重建中必将成为各级政府趋之若鹜的明星产业,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照“非典”,云经济能否在疫情过后完成对中国经济版图的再一次重塑?这道重磅思考题,考验的是信息时代自身的发展逻辑。

责任编辑:c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