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eSIM可在iPhone上激活Google Fi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我们通过 Google Fi 官网技术支持页 了解到,使用eSIM(电子SIM卡)在iOS上激活Google Fi。可以使用eSIM代替物理SIM卡,以在iPhone上使用Google Fi。这样一来,拥有 iPhone SE 2的美版,香港版应该是会相比更受欢迎。

Google Fi 使用小红书

Google Fi 原名 Project Fi, 是 Google 以北美虚拟运营商为基础运营的全球化的移动网络服务. 核心卖点就是简单, 便宜(放在美国的角度看)。

每月 $20 基础费用

一个主号下的其他附号每个月 $15

$10/GB, 未使用部分以 100MB 为粒度结转下个月, 全球统一价格

账单保护: 单卡情况下使用 6GB 之后流量不再计费

人数越多, 虽然需要更多流量才到达账单保护额度, 但是平均下来到每个人更少

其中任何一个用户用量超过 15GB 所有人降速

每个主卡下可申请五张纯数据卡, 无额外费用

Fi App 提供了精细化的用户管理, 可以追踪到每张卡每天的用量, 并且可以让每个人承担他们的账单

可以在北美支持 LTE over Wi-Fi(国内只有 Verizon 的漫游支持)

超低价格的跨国电话费用和短信费用, 并且可以利用 Hangouts(虽然今年就要凉了)发短信打电话. 并且 Hangouts 支持多点登陆, 换句话说 iPhone 也能用。

可以转移 Google Voice 的手机号(不推荐,因为该号段容易被各种服务风控), 或者使用北美的标准的携号转网服务

Pixel 和 iPhone 新支援 均支持 eSIM 功能, 可以实现软双卡功能,但是物理卡会失效。

部分国家支持加密代理(不包括中国), 使用公共网络更安全。大家都知道在中国使用境外SIM卡上网是不会墙的,但还得遵守中国法律。

第一  价格:

资费方面,Google Fi 的基础费用为 20 美元/月,包含全球范围内不限地区的无限量短信和美国境内的免费通话,处于美国境外时(其实也就是我们大部分时候的使用状态)通话费用为 0.2 美元/分钟,没有漫游费用。数据流量方面,若单月数据用量少于 6GB 则按 10 美元/GB 收取,超出部分不再计费,但将面临降速处理。

Google Fi 单人资费详情

* 美国境内拨打国际长途费用更低,具体参见 费率查询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是多个用户以家庭为单位(最高支持 6 人)开启 Google Fi,费用相对会比较优惠,当开通人数为 6 人时,基础费用共计为 95 美元/月,数据用量上限则能提升至 18GB(即 18GB 后便不再计算数据费用)。

六人组队的最高开销

选择好资费套餐后 (其实就一种,根本没得选) 就要填写服务地址并选择手机号码了,需要注意的是,服务地址的不同会导致 Fi 每月通讯账单中的税费不同,可以选择税费较低的州;手机号码的选择就比较多了:既可以直接沿用谷歌账号已有的 GV 号,也能将手上美帝的电话号码进行携号转网,或者重新申请一个新的号码。然后下一步绑定支付使用的信用卡即可(已经在账号中绑定过的可以直接使用)。

给一个小方案:

可以考虑免费的五张副卡, 如果你以一张每个月 ¥15 元的价格租给朋友, 也是不错的选择, 意味着你能够收回接近一半的月租成本, 并且更容易到达账单保护额度。 作为纯数据卡的用户, 甚至可以在某些 T-Mobile 有锁 iPhone 上使用这张卡, 当然这个方案据说被封杀了。

另外 Fi Store 经常有一些促销活动, 比如 $199 的 moto G6 返 $49 的 credit, 还有邀请另外一个朋友加入你的 Fi 账户并购买一直 Pixel 3/3XL 送 $799 Credit(相当于每只手机减价 $400)。 目前 Fi App 也登陆 App Store, 意味着 iPhone 也能用 Google Fi(其实早年加入 h2g2 APN 也能用).

支付方式上支持 VISA 等主流信用卡, 属于 post-paid。

第二 便利性:

所有流量绕路北美, IP显示美国,换句话说你在国内并用 Google Fi 使用国内应该会吃双倍的 RTT, 体验极差。但是如果你要在国内继续使用 gmail/wahtsapp 之类的国外 IM, 你懂的。那爽感不言而喻。而且鉴于运营商的特殊性, 这条链路会相对更加可靠,如果你是经常全球跑的商务人士的化, 这张卡应该是非常实用的。当然了如果想看看外面这张卡也是不错的选择(相比中国移动香港卡)。

eSIM 的支持, 那就意味着手机号不再依赖物理 SIM 卡, 这就带来了极高的可用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