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WAN未来的前景几何?是否值得持续投入?

描述

过去几年一直是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的高光时刻。凭借自身在低功耗、低成本、覆盖广、海量接入等方面的优势,LPWAN在物联网行业备受青睐。特别是有3GPP背书的NB-IoT和LTE-M两大基于授权频段的LPWAN技术加入战局之后,各大电信运营商积极跟进,全球各地都出现了LPWAN热潮,一时间热闹非凡。

据IHS Markit统计,2018年全球部署了约1.5亿个LPWAN链路节点,而在后续的几年中这一数字将以6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3年将达到17亿。

不过,去年年底Ovum的一份报告中显示,目前全球已宣布的包括授权频谱(NB-IoT和Cat. M1/LTE-M)和非授权频谱(LoRa和Sigfox)的LPWAN数量累计达到501张,这一数字虽然同比增长了16%,但是与之前的数据相比,新网络的发布和部署节奏明显放缓。

这样的数据不免让人警觉——是否LPWAN热度开始退潮?LPWAN未来的前景几何?是否值得持续投入?人们心中的问号渐渐多起来。

LPWAN

图1:全球物联网和LPWAN公告发布数量(资料来源:Ovum)

LPWAN的这些年        

       LPWAN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不过四五年的光景,从一个概念,到如今遍布全球的网络落地,其发展速度确实惊人。如果我们细细回顾,这些年LPWAN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其着力做了以下几件事儿。  

       第一件事是标准化。比如NB-IoT在3GPP R13核心标准冻结后;又在R15协议中明确支持NR与 NB-IoT的共存部署方案,从而确保了5G部署后与NB-IoT的共存;R16协议明确支持NB-IoT接入5G新核心网,确保了NB-IoT在5G时代的技术连续性,也是给投资者和用户吃了定心丸。  

       第二件事是积极建网,布局卡位。大家都希望通过跑马圈地,快速推动商用案例的拓展,以证明自身技术的有效性和价值,快速扩大客户群和用户群。这方面非授权技术表现更为突出,因为没有3GPP这样“豪门”的支持,只有通过广泛应用形成事实上的标准,才能有自己稳固的根据地。      

       第三件事是模块降价。不论是通过运营商补贴,还是价格战,LPWAN作为新技术一直在通过拉低关键硬件模块的价格来降低用户的进入门槛。此举也逐渐将一些前期追风口而实力不佳的玩家,逐渐挤出局,完成了首轮行业洗牌。  

       经过几年的“混战”,实际上目前LPWAN领域的“战局”态势已经比较清晰了,NB-IoT、LTE-M、LoRa和Sigfox四个技术逐渐站稳了脚跟,而且通过前期的相互攻守,大家彼此也都意识到这不是一场“你死我活”游戏,因此开始以“你中有我”的竞合姿态积极互动,并根据各自的技术特性初步圈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目前来看,NB-IoT在1-10公里范围内的能源管理、资产跟踪、医疗保健,家庭安防和智能城市应用中更具优势;而LTE-M由于支持更大带宽,因此更适合带有语音启动功能的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控和车联网应用;Lora则在5-20公里范围内的专用网络中更为胜任;Sigfox由于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可以满足10公里以上的物联网需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既然竞争局势已经明朗并相对趋稳,那么早期那种“发布新网抢头条”的鸡血行为,确实可以缓一缓了。这可能也是全球LPWAN部署放缓的一个因素吧。  

LPWAN

图2:2019年第四季度全球物联网和LPWAN累计部署情况(资料来源:Ovum)    拐点还是起点?         可以说,如今的LPWAN的发展确实迎来了一个拐点,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玩儿家们策略重心的变化。我们不妨在此做一些前瞻性的预测。      

       首先,网络运营商将会从前期粗放的布网,转向对现有网络的更为精细的深耕。一方面,会进一步扩大网络的规模,另一方面会加紧开发更具市场说服力的用例。毕竟以前“吹过的牛”,要对市场有一个交代,这样才能提振整个产业链的信心。  

       其次,人们也需要腾出时间和精力解决前段时间发现和积累的运营层面的问题,比如不同LPWAN网络间的漫游。尤其是在资产追踪方面,漫游至关重要,否则用户将就不得不与不同的运营商签订多份合同,甚至可能需要面对多种不同的管理系统,这无疑会成为一个瓶颈,也是与较为成熟的2G蜂窝技术的差距。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运营商们坐下来仔细谈。  

       再有,就是需要进一步拉低用户的进入门槛。尽管当前LPWAN硬件模块的价格已经接近或达到人们的预期,但是这还不够。有业内人士分析,除了硬件成本,LPWAN主要系统性成本还包括电池成本、研发成本和维护成本,而整体成本的进一步优化,需要一个完整生态链协同工作。所以从价格战中抽身,向“利益均沾”的可持续发展过渡,将是下一步LPWAN生态发展的一个显著变化。  

      此外,目前LPWAN网络部署中暴露出的诸多技术问题,也需要逐一去排查和解决,比如互联互通、信号干扰、延时、测试认证等等。这些问题仿佛是暗礁,往往只有在“退潮”时才能被人们真正的意识到并认真对待。      

      这样看来,如今LPWAN遇到的“部署变缓”这样一个拐点并非坏事。就像一辆新车上路,只有经历了一个磨合期,未来才能开得更6!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拐点也是一个起点,LPWAN正在为下一波更快速的增长积聚能量,驶入一条更快速的轨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