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古文物修复方面的作用

描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革新,3D打印作为一种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古文物修复或重建方面,众多博物馆和文物修复工作者开始利用3D扫描技术与3D打印,不仅修复了文物,也让古代文化得以传承。

古代文物也是历史最美的回馈之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古文物面临消逝与被野蛮修复的命运,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也为后人对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承带来了阻碍。但随着3D打印技术及3D扫描技术发展,以数字化形式建立“文物数据档案”变成了可能。

3D打印技术在传统文物修复或重建具有非常实用价值。基于数字化理念3D打印技术,能够将古代建筑文物转换成3D数字模型文件进行保存,为日后修复或重建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创想三维推出一系列3D打印机,能够精准打印各种文物模型,为文物保护提供助力。

以教堂复制为例,需要复制一件古文物通常需要三个步骤:

(1)3D扫描文物,获取准确高精度的三维数据。

(2)三维软件的建模,也就是三维数据的高效处理。

(3)3D打印成型,也就是用3D打印机打印模型。

3D打印

(创想三维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巴黎圣母院)

相较传统手工铸模修复,3D打印文物模型为文物修复或重建提供精准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减少因高频次触碰文物造成的二次损坏,最大限度恢复文物艺术价值,以避免了人类的历史记忆被抹杀。 

虽然复原的文物、古建筑并不能完全替代被摧毁的文物、古建筑,但不可否认的是,3D打印复原技术将成为考古、文物鉴赏等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支撑。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结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文物及考古现场的数字模型的建立和信息化存储,进而对数字模型进行管理和应用,我们预测,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领域将具有更加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