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延BiFeO3薄膜中不同类型畴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观测和统计学分析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铁电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电、压电、铁电性能,可应用于储能、开关、调制、换能等领域。铁电材料中不同铁电相(畴)之间的过渡区域被称为畴壁。作为一种二维结构,铁电畴壁拥有不同于体材料的独特电学、磁学和机械性质,因而成为近几年炙手可热的研究方向。

然而,在将畴壁作为独立单元应用于纳电子器件之前,我们还必须进一步了解其内禀特性对畴壁运动和生长的影响,从而实现对畴壁的操控与应用。

南京大学吕笑梅教授课题组和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美国华盛顿大学等多个单位合作,利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三维电畴表征方法,对外延BiFeO3薄膜中不同类型畴壁的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观测和统计学分析。

研究者发现,在(001)方向的铁酸铋外延薄膜中,不同带电性的(头对头、头对尾、尾对尾)畴壁在外加电场驱动下的动性各不相同。其中:  

低电压下,电中性的头对尾畴壁动性较大,而总长度较长的带电畴壁(头对头和尾对尾)的移动则被荷电缺陷所限制;

高电压下,带电的尾对尾畴壁其动性和平均长度最大。

结合高分辨X射线频谱,以上现象被认为与带电畴壁的高成核能和低生长能有关。

(a)3.4 V和(b)5.8 V极化后的电畴构型。由深至浅四种灰度分别代表不同极化方向的电畴。头对头、头对尾和尾对尾畴壁分别由橙色、浅蓝色和紫色线条标出。

研究者进一步设计了两步极化法,先后使用较小和较大的电场对薄膜表面进行探针极性扫描,生成了排列整齐的长条形尾对尾畴壁作为导电通路,且畴壁取向能够随探针扫描方向而改变,实现了铁电畴壁的方向和形态控制。

由两步极化法生成的有序分布的长条形尾对尾畴壁

该工作揭示了畴壁动性与畴壁附近电荷聚集状态的紧密关联,展现了对铁电畴壁的微观操控性,对铁电畴壁在自旋电子学、存储和通讯型纳米器件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