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和AI谁才是市场之王

控制/MCU

1842人已加入

描述

  MCU和SoC在AI市场是怎样的竞争关系?去年,AMD发布了锐龙嵌入式R1000SoC,这款产品一个重要应用就是AI。在采访中,我就这个一问题与AMD嵌入式解决方案产品管理和业务开发总监StephenTurnbull先生进行了探讨。

  Stephen的回答非常简单,“就拿MCU和MPU来说,MCU是微控制器,MPU是微处理器,显然MCU能耗更低,性能也更低,它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控制操作;MPU具有更强的运算引擎,可以实现更高的运算和处理能力。”

  显然,在Stephen看来,MCU和MPU比,计算能力尚且差一大截,和SoC比更无法相提并论,AI市场更是没有MCU什么事。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MCU大厂恩智浦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在MCU和MPU的融合上进行了探索,并且在2017年推出了跨界处理器。

  MCU在AI市场的探索

  大家知道,恩智浦的微控制器事业部来自飞思卡尔,并且同时拥有MCU和MPU两个产品线,在2015年,随着飞思卡尔被恩智浦收购,飞思卡尔的MCU并入了恩智浦的微控制器事业部,但是这个工程师团队并没有停下来,而是一直致力于新产品研发,2017年推出的i.MXRT系列跨界处理器就将MCU和MPU的优势融合到了一起。

  在采访中,恩智浦资深副总裁、微控制器事业部总经理GeoffLees向与非网介绍,“跨界处理器继续向两端延伸,推出i.MXRT1010和i.MX7ULP。其中i.MX7ULP的主频可以达到1GHz,而i.MXRT1010的单价只有1美元。”

  抛开i.MXRT1010的高性价比,i.MX7ULP产品的的结构比较有意思,其采用了Cortex-A7和Cortex-M4双核架构,而且Cortex-A7和Cortex-M4处于完全独立的两个域中,A7用来运行Linux操作系统,大部分时间处于关闭状态,M4则用于处理基本任务,保证设备低功耗运行。这样的配置恰好可以满足AIoT设备对低功耗和高性能的需求,因此上市后i.MX7ULP很快出货量就达到了100万片,这足以证明市场需求有多么旺盛。

  为了探索MCU在AI市场的应用,恩智浦不仅提供硬件平台,还推出了机器学习开发环境eIQ。恩智浦大中华区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总监金宇杰表示,“eIQ可以与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开源训练工具、建模、编辑器兼容,现有的所有公开的标准或者客户定制的标准都可以在eIQ中进行开发。eIQ可以帮助客户将训练好的模型转换到嵌入式平台中;另外,客户自己产生的模型,会用到各种开源资源。当用户实现模型时,需要通过eIQ环境快速地转换到自己的平台上。”

  “eIQ环境让MCU实现AI功能成为可能。”金宇杰表示,“除了eIQ之外,恩智浦与国内人脸识别算法公司合作,把人脸识别技术运行在一个单核处理器上,将原来在云端运营的大模型成功移到了边缘。”

  虽然作为跨界处理器,i.MX7ULP不能叫做MCU,但是仍然可以看出,至少在边缘端MCU实现AI是可行的。2019年,恩智浦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MCU的语音控制解决方案,获得了亚马逊Alexa语音服务(AVS)认证;同年,恩智浦与微软宣布合作推出基于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的AzureIoT异常检测功能。

  界限就是用来打破的,我们一直认为AI市场是CPU、GPU、TPU的专属,而MCU厂商在划破这个界限。

  Arm“锦上添花”再增两款AI处理器

  作为芯片架构供应商,Arm自然不会对AI市场袖手旁观,尤其是面对RISC-V阵营在频频逼近,Arm需要找到新的突破点。在运营策略上,降低产品准入门槛实属无奈之举,如果在技术上无法实现实质性创新就只能走下坡路了。

  最近,Arm推出了两款AI处理器--Cortex-M55和Ethos-U55。从Cortex-M55的框架图中可以看出,Cortex-M55增加一个Helium,Helium的技术名称是MVE(用于M-ProfileVectorExtension),是针对Cortex-M系列处理器的M-Profile矢量扩展(MVE)技术,旨在为最小的嵌入式设备提供增强的机器学习和信号处理。官方介绍,与前一代Cortex产品相比,Cortex-M55可将数字信号处理性能提高5倍,将机器学习性能提高15倍。

  Ethos-U55是Cortex-M处理器的配套NPU加速器,用于解决电池寿命和成本敏感的复杂AI计算难题,需要和Cortex-M55、Cortex-M33、Cortex-M7、Cortex-M4等产品搭配使用。Ethos-U55包含32至256个可配置计算单元,与基本的Cortex-M55相比,机器学习性能最多可以提升32倍。如果将Cortex-M55和Ethos-U55进行组合,能为微控制器带来480倍的机器学习性能飞跃。

  前面讲到,恩智浦的i.MX7ULP采用了Cortex-A7和Cortex-M4的双核架构,如果将Cortex-M55引入其中,机器学习性能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笔者认为,唯一值得顾虑的就是成本问题,MCU市场讲究性价比,尤其是在物联网应用中,MCU厂商在高性价比的路上不断厮杀,对于用户来讲,成本应该还是最大的考量因素。

  MCU切入AI边缘芯片市场的机会

  早期,AI芯片的市场争夺主要在云端和数据中心,而随着边缘计算和AIoT的发展,AI芯片的市场争夺逐渐走向边缘。有研究表明,到2025年,有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存储,到2022年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受边缘计算的影响,边缘AI芯片市场也迅速发展。ABIResearch预计,边缘AI芯片组市场将从2019年的26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6亿美元。可以预见,AI边缘芯片正在成为芯片厂商新的争夺点。

  整体来看,目前AI芯片主要应用在云端、终端甚至更小的边缘节点上。云端应用对处理器运算能力要求最高,处理器需要支持不断变化的AI推理和训练工作负载,云端市场主要被英特尔、英伟达、谷歌等巨头公司占据;在终端应用中,很多设备逐渐增加了AI功能,比如智能手机上的人脸识别,智能音箱上的语音识别等等,主要是高通、联发科、华为、苹果等公司在主导;同样,在更低成本的终端设备上,对计算处理能力要求较低,但是对功耗要求更苛刻,这些设备依赖公共以太网或低功耗广域网进行连接,而这些设备的数量恰恰增长最快。ABIResearch预测,这些设备的出货量将从2019年的90万台增至2024年的570万台,CAGR为45.5%。

  Arm认为,终端AI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出现爆炸性增长。这也是Arm近期推出两款AI处理器的目的所在,而这一市场也恰恰是MCU厂商的切入AI市场的关键点。以前很多终端产品采用的主控器就是MCU,当这些设备需要增加AI功能时,设备厂商首先想到的就是升级,而不是用AI边缘芯片替换原有的MCU产品,升级的优势很明显,对于设计工程师来说,产品升级比重现设计更简单,对于设备厂商来说,在原来的MCU上进行升级,产品稳定性更高,风险更低。

  在2019年底,ICInsights发布预测性研究报告,2019年全球MCU市场规模将达204亿美元、出货量达到342亿颗,不过平均售价(ASP)将持续下降。在全球电子产品智能化的进程中,AI芯片创业公司看到了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商机,但是传统MCU厂商也不会对新的市场需求熟视无睹,Arm推出AI处理器无疑在架构上给MCU厂商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存量市场的AI改造势在必行

  对现有的电子设备增加AI功能是否可行?这估计是应用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比如电梯,出于成本的考虑,物业管理公司更愿意进行智能改造,而不是更换新的设备。当前的肺炎疫情让电梯成为一个重要的防控区域,由此还激发出人们想出各种按电梯“妙招”,其实如果将电梯改为语音控制,就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前几天,苏州思必驰展示了基于其“智能电梯离线语音方案”改造的语音控制电梯,其工作人员介绍,“这套解决方案内置思必驰高性能语音算法,采用线性双麦降噪,满足小而密闭空间下的复杂场景需求;支持远场唤醒、强鲁棒识别,支持普通话、带方言的普通话识别,以及方言定制;提供高自然度的多种合成音选择,支持小数据快速定制TTS。在硬件方面,采用了思必驰的TH1520芯片,进行电梯改装时,直接加外挂模块就可以完成。”

  MCU是否可以切入AI应用?嵌入式资深工程师马晓东(化名)的看法是,“MCU切入人工智能市场是必然趋势,而且对于后面进入AI市场的人是很好的机会,可以使设备体积缩小,部署更加容易。比如我们的电梯系统,现在通过一颗RK3288统计乘坐人的数量、年龄、性别,是否有人员跌倒等状态信息,目前的识别方式是将图片发送到服务器识别,如果可以在本地做AI处理,我们就不用部署大型服务器进行远程图形识别了。”

  业界资深工程师金鸿(化名)分析,“MCU切入AI市场只能做通用AI,而这又不是MCU厂商设计人员所擅长的,一般公司技术积累还有欠缺,因此只能从外面寻找人才,估计产品定义会出现问题。MCU厂商做AI无非有三条路:第一,MCU+专用AIASIC(从AI芯片购买IP);第二,基于DSP和ArmCortex-M55,只是在流行的AI框架做适配;第三,MCU+某一专用AI应用(比如:语音唤醒,阵列等)+WiFi。AIoT芯片厂商应该是第一批尝鲜者,比如国内的恒玄、csr,会尝试基于Cortex-M55架构设计MCU,这与他们的AUD+BLE,AUD+wifi产品线很匹配,这颗内核做音频性能应该足够。”

  在嵌入式联谊会秘书长何晓庆老师看来,“一般规律是,专用芯片在逐步演进,慢慢被通用芯片替代,因为随着市场普及,专用芯片的缺点就会放大,通用芯片的优势也会逐渐彰显。现在AI芯片距离大规模应用还很远。”

  从市场应用实例可以看出,嵌入式设备存量市场进行AI升级是刚需,这对于MCU厂商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市场机会,尤其是针对智能语音识别应用,但是还在起步阶段,短期内无法实现大规模应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