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runC在技术和产业化上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行业专网走向宽带化是大趋势。宽带集群联盟在2014年成立后,推动构建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标准和产业化,经过5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日前举行的2019中国行业无线暨应急通信产业链大会上,《宽带集群(B-TrunC)技术白皮书》、《宽带集群(B-TrunC)产业白皮书》先后发布。C114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向业界介绍B-TrunC在技术和产业化上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

已成国家标准,进入第三阶段

标准是一项技术得以产业化的基石。行业专网复杂而分散,甚至某个细分行业内的网络、需求、应用都具备区域化特点,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宽带集群应用很难大规模推进。白皮书介绍,B-TrunC标准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B-TrunC成为ITU唯一推荐的宽带集群空中接口标准,并在国内正式写入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制定的LTE-M标准中,实现了向垂直行业领域标准的转化。第一阶段标准共21个。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初,工信部发布1.4GHz和1.8GHz专网频率,分别用于政务/公共安全,以及行业专用通信网络,均采用TDD 方式建设宽带集群系统。

第二阶段核心标准于2017年发布,支持终端、基站、核心网和应用系统的端到端开放、互联互通和宽窄带融合。2018年B-TrunC第二阶段全套标准发布,并成为公安宽带系统空口标准。第二阶段标准共计40个。

2019年3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和接口技术要求等四项国家标准。这标志着,宽宽带集群通信(B-TrunC)正式成为国家标准。

B-TrunC第二阶段标准的主要特性包括大规模组网技术、增强的集群安全、更丰富的业务能力、跨集群核心网的移动性管理、互联互通五大方面。其中在互联互通方面,B-TrunC与窄带集群系统通过互联互通网关相连,网关负责两侧系统的协议转换、媒体路由、媒体格式转换以及码号映射。

目前,B-TrunC第三阶段标准已正式启动,将在第二阶段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物联网服务能力,升级宽带系统和窄带系统的深度融合,加强公网和专网集群业务融合,增强系统的统一调度功能,并伴随LTE版本的演进,提供更适应无线专网的更先进的宽带数据传输功能。

得到产业界力挺,部署网络1205张

B-TrunC这5年来进展顺利,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联盟领导下高规格制定标准,并得到了产业界力挺。到2019年,B-TrunC系统设备、终端、芯片、调度台、一体化系统等种类和款数均呈现较好的增量趋势。

在系统设备层面,联盟已有二十多家设备厂商,包括信威、鼎桥、华为、中兴高达、普天、大唐、海能达等,形成多家供货的局面。芯片层面则有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大唐联芯、合肥东芯等供应商,并得到了大规模应用。在终端层面,已有10家厂商推出多款终端投放市场,可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还有第三方厂商推出二次开发的行业终端。数据显示,2019年终端出厂超过14万部,逐年稳步增长。

白皮书显示,B-TrunC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国内,除了香港、澳门、台湾,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设了B-TrunC网络。截止2019年6月,全国共建网687张,用户数超过30万,在9个典型行业大规模应用,其中电力应用居首,公安其次。

从全球看,B-TrunC共建网1205张,国外商用518张,应用在超过100个国家。在国外,B-TrunC在政府行业建网233张,交通134张,电力31张,石油30张,另外信息服务提供商建网87张。

5G时代B-TrunC发展趋势

无线通信业快速迭代,随着5G牌照今年6月6日发布,中国正式进入了5G时代。对于新技术应用相对迟缓的行业专网来说,一方面要加速推进宽窄融合,走向宽带化,另一方面也必须关注5G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白皮书指出,5G向垂直行业渗透,将有助于行业发展。但5G网络的建设部署还需要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5G产品的成熟、完备和丰富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一定时间里距离行业应用需求还有一定差距。5G公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法完全取代专网为行业用户单独提供服务,公专网将长期共存。

白皮书强调,5G新技术也为B-TrunC的技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B-TrunC将在保持安全和可靠的基础上,向更高带宽、更低时延和更多连接的5G方向演进。

在网络架构上,B-TrunC将开展针对NSA组网+双连接的研究。由于专网目前没有针对5G NR的新频谱分配方案,可以研究采用1.4G LTE与5G NR的频谱共享,以及免授权频谱技术。对于空口技术和网络技术,B-TrunC也将做针对性的研究,满足行业用户低时延、高可靠要求,提升定制化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整体专网业务性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