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三存储力解密“智能数据平台”,加速整个数字时代进程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据IDC预测,2025年的全球数据量将达175ZB,全新的数字时代对存储提出了新的需求,要实现资源的敏捷交付、数据的永久在线和应用的加速整合。对此,存储如何应对挑战,成功实现智能化升级也成为众多企业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

在以“智·变”为主题的2020 NAVIGATE领航者峰会现场,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发布了AI in All智能战略,旨在使自身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更具智能,助力客户的业务与运营更智能。作为新华三智能战略的具体实践,新华三此次重点提及的“数字大脑计划2020”,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其中存储智能化作为这个实践的重要载体,在新华三智能战略的统筹下,重磅推出了智能数据平台(Intelligent Data Platform,简称IDP),此平台将与智能时代的算力与算法深入融合,一方面使设备自身的运行智能化,另一方面为系统提供了多元的AI能力,最终帮助用户提供自动化运维体验的同时实现全局分析和对应用的自动感知。

解密“智能数据平台”

那么,新华三存储力推的“智能数据平台”是如何改变传统存储的使用和管理体验,从而提升客户的数据管理效率?新华三集团计算存储产品线副总裁、存储产品线总经理兼首席产品经理徐润安在接受采访时做了详细解读:新华三智能数据平台(IDP)作为一个大的框架,是一个全局性、包容性很强的智能管理平台。包括智能数据引擎、用户的数据存储平台、基础设施架构、甚至可以拓展到公有云。总结来说可以分为三层,即运维设备层、全局分析层和感知应用层。以全局分析层为例,他包括了主动性的预测和分析,各种工作负载的特征识别(我们称它为指纹),他具有全局的学习能力以及主动推荐的功能。

这些创新性的“智能”思路,已经成功地赋能到了新华三推出的全新的关键业务智能存储Primera中,他是一款面向数据中心全新设计,传承3PAR基因、结合Nimble等产品的设计理念,包含搭载InfoSight先知智能运维系统等先进功能的高可靠、高可用的全新关键业务智能存储系统。

正如徐润安强调的,Primera集3PAR、Nimble等优秀产品模块之后进行优化和精简之后的产品,这个升级和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未来,用户会越来越不关心高、中、低端存储。存储边界会相对模糊,而是会根据用户不同业务的需求,通过服务级别来定义。

总结来说,Primera通过智能数据平台IDP加持、多活互联架构以及以服务为中心的全新软件设计实现全方位实现了新华三的智能创新价值。

有一组数据可以轻松证明Primera在关键业务稳定性方面的优秀表现,即100%可用性,同时将性能提升122%,减少运维时间高达93%。

随需而变,新华三存储的“智商”在线

智能时代的到来,无疑给用户带来了无限可能,同时也对存储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一系列的挑战。例如多样的应用和数据类型如何统一存储和利用?如何既满足实时处理性能要求,又降低TCO成本?如何兼顾存储管理的复杂性和业务的灵活性?等保2.0重新划分了数据保护标准,对此如何在三级等保要求下,建立异地实时灾备功能和重要数据处理系统的热冗余?

徐润安的回答很有条理:通过融合架构、极致性能和智能加持推动软件定义存储的演进,并通过打造X10000融合智能存储打造更强大的存储平台。

以客户关注度极高的性能为例,新华三可以通过高性能CPU、提速网络、高速介质、优化长尾打造针对场景优化后的硬件架构,并针对不同业务类型提供不同的软件优化思路。此外,针对CPU处理机制的加速套件能将IO时延最高降低97%。

对于等保2.0的新标准,徐润安强调,灾备建设上,需要考虑到数据类型与备份介质不断丰富、灾备部署管理复杂、数据保护的窗口期不足等挑战。作为一款软件定义存储产品,新华三SimpliVity是目前业界唯一集成数据保护功能的超融合存储,能够在提供极致性能的同时以更高的数据效率实现虚拟机的备份。

徐润安对于提出的饱和度问题也做了详细解读。饱和度,顾名思义,就是阵列达到饱和的一个状态。具体到智能数据平台中“饱和度”这个指标,是可以准确的观测并预测阵列的用到多少的一个指标,并且根据这个饱和度给出相应的建议。把“吃饱”这个存在于感受的指标明确的量化出来。

有权威机构的数据表明,未来几年存储市场会保持一个相对缓慢的增长,这对于企业级存储玩家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如何在这个市场大环境中取得先机,“智能”无疑是其中关键,可以说,谁先占领智能存储的赛道,谁就能在未来市场中占据先机。新华三智能数据平台已经逐步扩大能力范围,已经从存储管理拓展到整个IT基础设施的管理,是一个全局的智能数据平台。比如,除了存储、服务器、超融合等设备之外,智能数据平台未来还将拓展到关键业务服务器等设备的管理。

正如徐润安总结的,新华三正在通过存得更多、存得更快创造更好的存储体验,帮助企业实现更多数据价值,进而加速整个数字时代进程。

责任编辑:g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