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和饮用水源管理的仪器仪表的运用

今日头条

1144人已加入

描述

水域和饮用水源管理的加强

整体对流域用水和排水进行规划,而不是仅限于每个城市自己城区河流的管理,对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和河湖疏浚方案进行制定,使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升。严格按照各地划定的水功能进行执行,禁止排放至饮用水源地内。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云传物联氨氮水质在线分析仪分为水杨酸法和纳士法两种监测原理,采用自主专利的“自动进样”和“自动进样及剂量计量”技术,结合“背景吸收及浊度校正”技术和优化试剂配方,满足用户高精度、高稳定性、高效的水质监测需求。

“ARM + 单片机”架构,模块化硬件设计,加上丰富的扩展接口,可有效满足用户多样化定制需求。适用于生物制药、污水处理、材料处理、采矿、印刷、石油天然气、食品加工、塑料、汽车、半导体、冶金等领域。

一.技术优势

• 扩展接口丰富,硬件设计模块化,便于集成二次开发;

• “水杨酸法”灵敏度高、测量稳定;

• 优化试剂配方,提高试剂有效期,且试剂无毒,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 采用“背景吸收及浊度校正”技术,降低水样发黑或带色或浊度对测量稳定性的影响;

• 环境温度稳定性远超现行环保产品认证标准。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采用“环境温度补偿机制”的误差控制在了±1%,而未采用该机制的则稳定在了±3%;

• 无惧特殊工况条件下,掩蔽剂酒石酸钾钠与某些干扰离子生成沉淀对测量造成的影响;

• 无惧高硬度、高盐度、高浊度、高含沙等恶劣工作环境;

• 停电保护及来电自动恢复测量,避免停电造成的数据丢失;

• 具备定期反冲洗和除藻功能,大大减少仪器的维护工作。


 

3.3传统观念的改变

在人们心里,由于“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与水污染代价的控制相比,水污染治理的代价相对较高,所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运用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实施深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促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同时将人们偷排乱排的问题实施改变。

3.4对再生水资源和循环用水进行充分利用

一.工作原理

(1)水杨酸法

在碱性条件下,试样中的氨、铵离子与次氯酸根反应生成氯胺;在40°C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氯胺与水杨酸盐反应生成蓝绿色络合物,于660nm波 长处测量其吸光度并换算成相应的浓度值。

(2)纳士分光光度法

试样中的氨、铵离子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色度与氨氮的含量成正比;于420 nm波长处测量其吸光度并换算成相应的浓度值。

二.机柜参数

整机配置 占地面积 1.5平方米
质量 320kg
尺寸 171cm×92cm×191cm
机柜材料 304不锈钢材料
保温方式 机柜箱体夹装保温层和冷暖空调
采水方式 500W自吸泵(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为潜水泵)
安装环境
要求
电源适应性 AC 220V±10%,50Hz±1%
整机功率 2.5KW(峰值功率)
整机功能
参数
人机交互方式 15寸LCD触摸屏,中文显示及指令输入
通讯接口 232、485、网口
管路反冲洗 空气压缩泵(选配)
五参数电极自动清洗方式 气液混流自动冲洗
维护周期 每次时长约一小时
五参数水槽
灭菌方式
铜灭菌
储存容量 至少三年以上的数据存储容量,掉电也不丢失数据
断电保护 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仪器停电保护及来电自动管路冲洗和恢复测量。


 

由于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在50%以下,且重复利用率仅为20%左右,使水资源利用降低,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问题得到加剧。现阶段,通过处理的污水已经在冷却水生产、生活杂用水以及园林绿化等领域得到使用,但使用范围较小,若通过处理再生水,使其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后即可向地下回灌,采用补充水源便于后期运用。

预估效果

1)预警作用

通过水质污染实时监测显示,有关部门能了解到监测地区各个监测点水质污染的实时情况,确定其参数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以做出相应的预警通知。

(2) 预报作用

通过环境评价模型的实现,可以了解到监测地区水体质量等级状况和水体质量排名情况。人们可通过该地区的水体量情况作出合理的出行计划或者合理的工作生活计划。

(3) 提供污染源普查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到监测地区水质污染变化规律,可为有关部门对环境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系统可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对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建筑中通过对水系统和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推广的加强,在集中的工业园内,运用生产生活分质供水,使不同水质的利用程度得到提升,从而有效降低水处理的成本。lw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