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器件产业集群化将有利于全球产业链重构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文章来源:大比特资讯)

疫情发展至今已持续了近半年之久,世界各国现阶段仍在极力与疫情作抗争,而中国疫情却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恢复生产,可见中国营商环境并非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在这种营商环境中,磁性器件、软磁材料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较好的融入了整个产业链条中。目前,中国在疫情控制上取得的成就,让世界产业链的中心有了向中国市场转移的可能,也包括磁性元件、软磁材料这些基础产业链。

中国市场在疫情冲击后已经逐渐恢复元气,与国外更长时间大面积停工相比,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生产能力最稳定的地区,也是现阶段世界制造业的避风港。这对全球抗疫都是一件大好事,至少,在生产抗击疫情医疗物资方面,中国无可厚非是全球贡献最大的国家,每天,世界各国轮番派遣运输机、甚至客机到访国内各大重要机场、数以百吨的医疗物资从上海浦东机场输送往世界各国。

当前,中国制造业规模现在已经占到中国 GDP 的 30%,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占比也近 30%,虽然中国被称作世界的工厂,但在制造业的发展质量上受制于全球产业链的原有分工,一直处在中低端环节,以磁性器件为例,全球高端磁性器件仍以TDK、村田、威世、胜美达等外企为主,苹果手机核心器件也重点采用了上述这些企业的产品。

进入三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复工复产的状况冷热不均,很多企业由于欧美订单的消失无法复产、甚至面临倒闭。但我们看到,也有一些企业订单不但没有下降,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比如在苏州、重庆等地的电子制造产业。究其根本,是因为在这些地方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集群,电子制造相关的配套零部件,超过 80%是在本地生产的。

作为一家长期与电感器、磁芯等企业有密切接触的厂家,中山科彼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监柳鹏表示,对于国内来说,磁性器件及材料市场,整个产业链其实比较成熟的,现在市场对于这些产品整体上是求大于供。这也保证了下游厂商对这些基础器件及材料的需求可以得到及时满足。这种集群化的生产模式也降低了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所带来的风险,在疫情时期更突出显现了其竞争力。

即便国外供应商出现供应断层,电子制造商也能在集群化环境中找到较为满意的替代者。也就是说,那些在我国产业链集群比较完整的行业,才会在这次疫情中产生订单增长的情况,一些跨国公司也才会将其本来拟在欧洲、亚洲等其它国家生产的订单转移给中国的这类工厂。所以产业链集群化是这次疫情中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要特征,中国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的产业链集群是吸引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落户中国的基础。

当前,国内磁性器件、软磁材料生产已形成以宁波、苏州、横店、海宁等城市为主的江浙产业基地、以东莞、深圳为主的珠三角产业基地、以成都、绵阳、重庆为主的西部产业基地。这三大基地支撑起当地、全国电子制造业上游根基,也吸引了诸多外资、台资企业投资驻扎。美桀、全汉等企业在四川建立生产基地,村田在无锡、深圳也都有生产基地。

从上述厂商3月份财务报告得知,诸多被动元件厂商能较好的完成近两个多月的产品订单供应,得益于国内生产的恢复。此外,世界各国为抗疫和恢复生产所做的努力,客观上也会让各种资源涌向中国市场。疫情在国外爆发以来,多国政府为了挽救本国经济,都在纷纷释放各种资源,不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黄奇帆认为,当大量资金进入全球市场后,除了部分财政性资金可以用来购买抗疫物资,以及解决本国民众的生活问题外,大部分的资金还是金融性的资金,是一定要和产业相结合并追求5%-10%的回报率的。

他指出,从全球来看,能够接纳这部分资金并满足回报需要的市场并不多,中国市场目前疫情控制的最好,也是投资风险最小的地方,所以全球流动性涌向中国市场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概率事件。

在商言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国内饱受舆论争议,西方部分媒体、政客抹黑、污蔑中国言论不绝于耳。但对于考察过中国营商环境和国情的诸多资本家、企业家而言,能保证他们产品低成本和高效生产、高利润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未来随着疫情的发展,更多的外商将会看到中国产业链市场的发展前景,并且愿意将资金投给准备加入中国产业链集群的企业。

这种趋势将为中国带来资本市场发展和建立产业链集群的百年不遇的历史性机遇。且中国各级政府也在坚持扩大改革开放,加速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地发展产业链集群,扶持本土企业,或引入全球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集群的核心。

就磁性器件及材料方面,浙江省重点关注横店东磁、天通控股两家国际知名磁性材料生产商,在产学研方面的成果收获颇丰,屡获国家大奖,成为江浙一带磁性材料企业发展的典范。

深圳市则重点关注、扶持顺络电子、麦捷科技等磁性器件企业,3月18日,根据深圳市坪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公示的《2019年度坪山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拟资助计划》,麦捷科技获得了“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专项资助项目”的300万元政府补助。中国也在有条不紊地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一带一路”提出以来,中国已经和沿线多国达成诸多具有建设性的合作协议,带动了沿线国家的发展。
      (责任编辑: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