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

工艺综述

27人已加入

描述

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目前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普遍应用的是化学法、发酵法、提取法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第一节  化学法
6生产需要的氯乙酸等。
表2—1   化学法生产的维生素添加剂

维生素名称
起始原料
常用方法
最终产品
维生素A
ß—紫罗兰酮
O.Islet法(甲醛合成法)
维生素A棕榈酸酯
维生素K
甲基苯醌或ß-甲基萘
加成反应
硫酸甲萘醌
维生素E
1,2,4-三甲苯
缩合反应
己酸维生素E
维生素B1
丙烯腈
加成、缩合反应
盐酸维生素B1
维生素B2
葡萄糖
缩合、环化
维生素B2
烟酸
2-甲基-5-乙基吡啶
硝化氧化法
烟酸
 
3-甲基吡啶
氨或高锰酸钾氧化
 
维生素B6
氯乙酸
缩合、环化反应
盐酸维生素B6
氯化胆碱
环氧乙烷或氯乙醇
 
氯化胆碱
泛酸
异丁醛
 
D泛酸钙
B11
对硝基苯甲酸
酰化反应
叶酸

生产
生产
生产
图2-3尿素生产流程
(引自《化工基础》)
 
第二节  微生物发酵法
   
2、维生素B1:等。
表2-2   微生物与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
生产
2合成各种碳水化合物构成细胞壁的结构物质或成为细胞内的贮存物质,利用有机酸或无机酸等合成脂类,构成细胞膜,吸收氮素与有机酸合成氨基酸。饲料添加剂原料的微生物工程生产过程当中,通过人工控制合成代谢的某一过程,从而导致某种中间产物的大量积累,达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如:赖氨酸、维生素C、有机酸的生产等。微生物发酵工程法生产抗生素、生长激素、某些色素等都属于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转化为构成细胞物质的组分和结构,使个体细胞质量增加和体积增加,称为生长。根据细菌生长繁殖速度的不同可分为四个时期。
 微生物发酵的全部生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菌种阶段、种子扩大培养阶段、发酵阶段和提炼阶段(图2-4)。
生产
图2-4  发酵工业的生产流程
(引自吴金鹏,1990)
生产
图2-5  氨基酸发酵生产法
,pH调节剂  8.发酵罐  9.灭菌器  10.培养基  11.配制槽  12.离心分离机
13.离子交换柱  14.结晶槽  15.晶体分离器  16.干燥器  17.氨基酸成品
<引自(化工百科全书))
生产
图2-6  马杜拉霉素法制造工艺
(引自佟建明等,2000)
第三节  分离提取
 结晶是指物质从溶液或气体中析出结晶体的过程,然后再经过滤或离心方法将结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重结晶是依据不同的物质溶解度的差异原理,制备固体化学品,滤除机械杂质的重要方法。重结晶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设备通用性强等特点,采用的溶剂可以是单一溶剂,也可以是复合溶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在液相中反应生成产物后,以浓缩、结晶、母液再浓缩、结晶的工艺过程获得最高生产效率和最高产品质量。各种方法生产微量元素添加剂时,必须经过结晶工艺。氨基酸从发酵液中的提取和精制常采用重结晶法。
 有时称提取或浸提,它是借助与溶液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从溶液的若干组分中,提取出一个组分的过程。加入的溶剂叫萃取剂,萃取后的液体需要再经过蒸发或蒸馏、结晶、干燥等方法进行分离。
 溶质不能挥发,而溶剂能挥发的溶液,可采用蒸发浓缩的工艺使有效成分浓度提高。蒸发浓缩可采用高温加热、常温或低温真空方法。如马杜拉霉素生产工艺中几乎都采用真空浓缩或干燥。
 大部分添加剂粗品制成后,都要进行脱色处理以获得优质的商业化产品。常用的脱色剂有木炭、活性炭、骨炭、亚硫酸、高锰酸钾等。脱色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将脱色剂与需要脱色处理的产品混合,搅拌均匀,一定时间后分离即可;二是将活性炭等固体脱色剂作为过滤介质放在过滤容器中或过滤管中,使液体通过而脱色。目前工业化生产饲料添加剂原料多采用活性炭脱色,如氨基酸、酸化剂等。
 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液体中的颗粒分离出来达到分离提纯目的。离心分离也是饲料添加剂生产中普遍应用的生产工艺。
生产
图2-7柠檬酸的提纯工艺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表2-3    已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
生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