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是如何改变生活的

移动通信

4人已加入

描述

  改革开放40年,通信行业经历了巨变。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流行产品,也有这独特的使用习惯和心得。放眼改革开放的这些年,在通信行业跨步向前之时,也是用户对通信的运用和依赖越来越大的过程。

  “大哥大”:移动通话照进生活

  “我当年出去谈生意,首先就是把‘大哥大’对桌子上一放。”老陈是长沙首批使用大哥大的人之一。在90年代初,把“大哥大”这个“庞然大物”摆在桌子上的并非老陈一个人。对于一个“下海”做生意的人而言,“大哥大”可以向外界展现出自身的实力。

  这是因为“大哥大”的价格。当时长沙的普通工薪家庭,每个月工资可能也就400元左右。一台“大哥大”差不多要2万块,要一个家庭几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

  “大哥大”贵,拥有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老陈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下海”经商,赚钱之后开始追求新鲜事物,“大哥大”带给他的并非只有新鲜感,更是对他的生活和工作有了实际帮助。

  “我的名片上,特意注明了手机号码,并且是印在最显眼的位置。”老陈常常在外面谈生意,如果有人把电话打到办公室的座机,不一定能及时找得到他。而有“大哥大”之后,老陈再也不用担心漏掉重要的电话了。

  “以前从没想到过可以这么方便。”老陈认为,“大哥大”是属于改革开放发展的产物,“大哥大”实现了移动通话,也在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

  手机普及:彼此距离不再遥远

  “喂,这是我的新号码,爸爸存一下。”2000年,在长沙南门口的一家百货公司里,小李有了第一台手机,他有了手机第一时间就打回了家。这是他考上大学之后的礼物,他选择了湖南移动,号码是135****6986。这个11位的号码,自从跟了他就再也没有更换过。

  “当时自己用手机和家里人通话,寝室的人特别羡慕。”小李说,自己用手机主要是打电话和发短信,因此信号的稳定就是最重要的了。“移动的信号确实好,那时候在同学之间有口皆碑。”

  之后,小李的同学也陆续有了手机。“一开始觉得手机是稀罕事,后来连宿舍大妈也有了手机。”小李回想起最开始使用手机的感觉,觉得十分自豪。他认为手机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到普及大众,人与人的距离再次被拉近。

  “如果有谁换了号码,都会群发短信通知其他人。”小李说,学生时代每个人都有手机,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号码,即便毕业之后分散到了全国各地,但还是可以找得到当年的同学。

  移动上网:开启智能化生活

  95后小王,拥有手机的时候已经是智能手机的天下了。除了打电话,他用得最多就是用手机上网。

  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低头族”,小王早上起来就要看一眼手机,不论去哪手机都不离身。早上出门用手机叫车,坐在车上用手机听歌。到了中午吃饭,他也不用自己出门去买,通过手机叫外卖送上门。

  小王的手机上面,有着各种APP,涵盖了各个方面。“不仅是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社交、学习,基本上都会要用到手机,手机简直成为了身体的一个器官。”小王介绍,以前出门身份证、手机、钥匙和钱包都要带,现在出门只用带手机,实现了“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这便是通过科技的力量,真真正正地改变生活。”小王认为,智能手机与4G网络的普及,让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而他就是跟随着这次智能化成长的一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