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传感技术
重力传感器原理:
所谓的压电效应就是“对于不存在对称中心的异极晶体加在晶体上的外力除了使晶体发生形变以外.还将改变晶体的极化状态,在晶体内部建立电场.这种由于机械力作用使介质发生极化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
应用:
1、通过重力传感器测量由于重力引起的加速度,可以计算出设备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通过分析动态加速度,你可以分析出设备移动的方式。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光测量倾角和加速度好像不是很有用。但是,现在工程师们已经想出了很多方法获得更多的有用的信息。
2、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帮助仿生学机器人了解它现在身处的环境。是在爬山,还是在走下坡,是否摔倒。或者对于飞行类的机器人来说,对于控制姿态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程序员能够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回答所有上述问题。
3、重力传感器可以用来分析发动机的振动。
4、重力传感器在进入消费电子市场之前,实际上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主要集中在车身操控、安全系统和导航,典型的应用如汽车安全气囊(Airbag)、ABS防抱死刹车系统、电子稳定程序(ESP)、电控悬挂系统等。
称重测力传感器:
——单点式传感器
——S型拉压传感器
——轮辐式传感器
——悬臂梁式传感器
——波纹管式传感器
——圆柱式传感器
——销轴式传感器
——桥式传感器
——钢轨式传感器
——防爆式传感器
——张力传感器
——箱式传感器
罐装称重功能特点:
1数字重量显示;
2高精度,高安全称重传感器配合安装模块稳定性好;
3可应用于液体,粉体等原材料之存量控制管理;
4依实际现场状态,配合采用3组或4组传感器;
5配合选购定量控制系统,达成定量自动加料或定量自动排料;
6备用有一般非防爆型及防爆型规格供选购;
7安装在桶槽地部的称重模块的重量信号传至接线盒。接线盒中并可根据各种称重模块受载情况调节角差,经过汇集后的重量信号送至称重端或重量变送器。称重终端或重量信号处理成相应的重量数据。
8模块采用浮动式和半浮动式组合,使用称重传感器后形成的称重计量系统,能自动计量称重数据,可储存计算机并进行称重数据管理。
9系统具有全自动,自动和手动功能。无论在何种方式下,都含有一种强制功能。该功能可以立即启动或停止某种操作,以应付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使系统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
全自动:带计算机监控及所有数据功能的自动方式。(可选)
自动:当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切掉计算机,在称重单元和逻辑单元的控制下,仍可按原配料程序和预定的精度进行操作。配方将由现场防水键盘输入。
手动:去掉系统的连锁功能,单台启动输料泵及利用称重单元的功能进行配料操作。该方式一般为试车及紧急状态时使用。
★系统在自动方式(包括全自动)时,接受到请求配料的指令后,报警铃响,通知现场人员注意,然后按照顺序启动输料泵设备,系统接到停止配料指令,系统将称重罐中最厚的物料排出后停车。
控制的范围:输料,称重,排料。
1系统控制将由原料的输料泵开始,直至将合规的物料送至罐体。其中将包括全部输,排料阀门的控制及连锁,各料输料泵的启停,快慢加料的控制,状态检测,及全部的数据处理功能。
2系统由称重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逻辑控制单元组成。它们相互独立工作,又以问答的方式紧密相连。灵活与机动,在题高系统自动化程度的同时,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以保障用户可以长期故障的运行
浅谈我国称重传感器产业:
传感器、计算机、互联网被称为信息技术三大产业。随着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逐步渗透,传感器应用范围被大大拓宽,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以物联网为例,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个领域,传输层和应用层主要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互联网技术,技术路径比较成熟。而由传感器系统构成的感知层,主要为物联网采集信息与数据,是物联网的基础。可以说传感器产业发展的快慢决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在汽车行业,奔驰、宝马等豪华轿车传感器多达两三百个,有人认为传感器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竞争的主要场所之一。在许多大型设备以及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数量更是惊人。数据显示,未来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需求将持续保持30%的年增速。
目前从材料、器件、系统到网络我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传感器产业链。在网络接口、传感器与网络通信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但产业档次偏 低、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能力差,很多企业只是引进国外元件进行加工,同质化严重。而生产装备落后、工艺不稳定等造成产品指标分散、稳定性差。模仿产品在 敏捷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在相对研发突出的领域,却忽略了工业化基础性开发,商品化开发严重滞后。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传感器产品约6000种左右,而国外已达20000多个,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 是达90%,国产化缺口巨大。其中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等高新技术产品严重短缺。国家重大装备所需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而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工程所需 的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国外对我国往往采取限制。
传感器技术产业渗透性强,其发展滞后局 面已经对我国新兴产业的推进形成制约。由于我国传感器技术总体实力仍处于弱势,短时间内寻求全面突破恐不现实。因此,发展传感器技术应首先争取在局部形成 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这些关键性领域突破的辐射带动推动产业进步。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