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三种发展模式

可穿戴设备

261人已加入

描述

  近些年可穿戴设备爆发的一年,功能各异的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华为、三星、接连发布了自己的可穿戴产品,但面对可穿戴设备的集中爆发,我们需要看清的是,目前可穿戴设备是存在三种发展模式的。而从这三种模式,我们或许可以看出未来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

  可穿戴设备的三种发展模式

  目前主流的可穿戴设备模式是应用处理器+传感,除去基本的采集脉搏、血压等功能,可以利用本身拥有的应用,实现与手机和配套设备的结合,向此模式发展的可穿戴设备大多定位为手机配件,主做这方面的芯片厂商有意法半导体和北京君正。

可穿戴设备

  另一种模式是应用处理+传感+WIFI/蓝牙,蓝牙和WIFI的加入使此模式可以帮助可穿戴设备实现通话的功能,将健康监测、通话功能、移动娱乐合为一体,联发科目前正在为这种模式的芯片提供技术。最后一种模式几乎每一家厂商都在做,但却并没有作为大力宣传卖点的,此种模式只保留了最基本的传感+处理器,主要功能用于实现身体健康指数的采集和传输,但相对比较简单的功能,对此种模式感兴趣的芯片供应商却不在少数,意法半导体、TI、飞思卡尔、英特尔、Atmel等都在为采用这种模式的可穿戴设备提供技术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越简单的模式反而吸引了最多和知名的企业。从这个现象,我们就可以分析出目前可穿戴设备在哪个领域最有发展前景。

  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各大厂家着重宣传的可通话与娱乐等功能并不吸引消费者目光,因为这些功能手机都能够实现,而且比可穿戴设备实现的更好,作为消费者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够买一款与手机功能有重叠的产品,可穿戴设备想要超越手机,可以说还需要很长时间。目前的技术虽然实现了功能的高度集成,但耗电问题一直无法解决。相对于较好不叫座的多功能智能穿戴,可穿戴设备在医疗行业发展趋势正在呈上升状态。

可穿戴设备

  老人与病人会成为此领域的最大用户区,可穿戴设备可以收集和监控健康状况,而这正是这一人群所需要的。美国的一家公司已经成功在此方面有所突破,这家公司利用可穿戴设备收集心脏病人的心电图数据,并且发现很多病人在发病前的心电图数据都惊人的相似,对此数据进行分析后,他们成功预测一些病人的发病时间,并作出了预警。由此看来,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未来可能和云存储和计算产生交集而像物联网发展,医疗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一个需求点,各大厂商在此领域也是有所发展,像意法半导体的微控制器,ADI、飞思卡尔、TI的传感器与系统解决方案等。

  小编观点:

  大众对可穿戴设备不买账的原因主要是认为在功能上不需要一款接近手机的设备,而在市场划分较为细致的医疗领域,可穿戴设备可随时采集人体数据的特性将被充分利用,人们对健康监测的手环已经可以接受,医疗领域将是可穿戴设备近几年的盈利点和发展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