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研发全钒液流电池电堆,加速全钒液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李先锋研究员和张华民研究员领导的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新一代低成本、高功率全钒液流电池电堆。经测试,该电堆在30kW恒功率运行时,其能量效率超过81%,100个循环容量无衰减。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固有的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直接并网难等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高性价比、高能效、长寿命的规模储能技术,其可将不稳定的可再生能源储存,并实现平稳输出利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由电堆、电解质溶液、管路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能量变换系统等组成。其中电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电堆功率密度、降低电堆成本将进一步加速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由电堆、电解质溶液、管路系统、电池管理系统、能量变换系统等组成。其中电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电堆功率密度、降低电堆成本将进一步加速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新一代电堆采用的可焊接多孔离子传导膜可以提升离子选择性,提高电解液的容量保持率,该膜的成本远低于传统的全氟磺酸膜,在电堆组装工艺中,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打破了传统的组装方式,首次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电堆集成,不仅提高了电堆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电堆装配的自动化程度,减少密封材料的使用,也降低了电堆的成本。

“我们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可焊接多孔离子传导膜,实现了对电池电堆组装工艺的改进。”李先锋介绍。“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电堆不但保持了传统电堆的高功率密度,相比传统电堆,其总成本也下降了40%”。

大连化物所多年来一直坚持“产、学、研、用”创新开发模式,结合国家对储能技术的重大需求,在液流电池高性能、低成本关键材料、电堆技术及批量化生产、大规模储能系统设计集成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并与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国内外成功实施了30余套千瓦至兆瓦级应用示范项目,包括国内目前最大国电龙源5MW/10MWh全钒液流风电场储能系统。此外,大连200MW/80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正在建设中。

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电堆的成功研发,将大幅度降低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的成本,推动全钒液流电池的产业化应用。以上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责任编辑:g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