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北斗”领跑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2020年是北斗全球系统建设收官之年。近日,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6月择机发射。这标志着我国自主可控的全球导航系统即将迎来历史性的一刻。但更激动人心的是北斗遇到5G。同为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设施,5G有极高速率、极大容量、极低延时等特点,北斗系统则是唯一的全球性、高精度时空基准。两者相互赋能,彼此增强,强强联手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进入“倒计时”

据媒体消息称,中国北斗第54颗卫星日前完成在轨测试,已正式入网提供服务,这意味着距离北斗系统全球组网仅剩一步之遥。那么,实现全球组网后的北斗系统有多“硬核”?

一直以来为大众所熟悉的GPS在全球占据着霸权地位,而“北斗”是由我国独立研制的,这是一个能够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的卫星系统。“北斗”虽然起步晚,但可以说是后来居上。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介绍,“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提供服务,它可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

可以说,随着功能测试和调整的完善,中国的北斗将成为世界最好的定位系统。

而5G和北斗,这两大“国之重器”看似天地相隔,却注定产生交集。5月27日,5G和北斗齐上阵为珠峰“新高度”测量“神助攻”。与往年不同的是,GNSS卫星测量不再依赖GPS系统,今年同时参考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并最终将以北斗的数据为主。5G在这次测量中则提供信号保障,通过“云直播”坐实了中国5G技术在世界遥遥领先的水平。

“5G+北斗”领跑战略性新兴产业

“5G+北斗”是彼此赋能、增强彼此的关系。随着5G和北斗的到来,“北斗+5G”的应用技术也将纷至沓来,物与物相连的新应用被打开,也更“接地气”。

据媒体报道,在冬奥会首钢园区内,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已展开应用。无人驾驶中型巴士、无人驾驶大型清扫车、无人驾驶共享轿车等多种自动驾驶车辆已示范应用。这些无人驾驶车辆都是基于北斗提供的厘米级高精定位服务以及5G园区的建设,才能够实现运行。据悉,在即将来临的2022年冬奥会,“北斗+5G”的技术也将被运用到的方方面面。

据了解,在2020年,国产导航系统的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未来,伴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北斗+5G”有望在机场调度、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建筑监测、车辆监控、物流管理等领域广泛应,未来将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需求与新业态。

“5G+北斗”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先生提及:“未来北斗系统和5G结合后,将充分发挥北斗系统融网络、融技术、融服务、融终端等天然特性,提供基于‘高精度定位、高精度时间、高清晰图像’的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家庭等领域提供新的服务。”

这说明,北斗也将与5G一样共同为数字“新基建”发力。二者强强联手,将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风景。那么二者将如何深度融合、彼此赋能?

行业人士分析,5G是智能化时代的基础设施,其“极高速率、极大容量、极低时延”的特征可为满足未来虚拟现实、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应用需求提供基础支撑。北斗则是唯一的全球性、高精度时空基准。

因此,对于“5G+北斗”的发展路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也提出了“四步走”:第一,实现北斗与5G基站的集成融合;第二,5G网络加载北斗地基增强信号,提供基于5G的地基增强时空位置服务,让5G网络本身不仅接收北斗信号,每个基站都有位置信息,也可以发出北斗的信号;第三,构建远程实时控制和信息安全的“人-机-物”CPS融合系统,使虚拟空间、实体空间和人三者形成一个融合系统;第四,实现室内外一体化的导航定位授时,实现陆、海、天、空、水下、室内都能入网、感知。

“5G+北斗”的结合,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的时空位置可感知、可计算、可量测、可控制。先进的5G搭配超前的北斗,产业融合将更智能,实现“5G+北斗”融合和相互赋能,有大量的机遇,也将迎来巨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g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