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的绝缘试验: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我们知道电力电缆的安全性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对电力电缆在正式投运前进行一些绝缘试验,以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绝缘试验中常见的两种试验方法吧!

一、解析直流耐压试验

有些新入门的电工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交流电力电缆要用用直流来作工频耐压试验呢?原因是电力电缆有比较大的电容,然而,如果想在试验现场运用很大容量的试验变压器的话,这是很不容易并且十分不现实的,因此,要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将试验电源的容量大大减小。

当我们在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的时候,通常使用到的高压试验设备是直流高压发生器,并且往往都会采用半波整流电路。当我们决定使用直流高压发生器做试验时,可以不用再装设滤波电容了,因为前面我们说过电力电缆的容量本来就很大了。

针对那些不低于35千伏的电缆,试验电源使用的倍压整流的方法,而且在试验的过程中对泄漏测流进行测量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微安表装接在低电位的那一端,当然,你也可以将其接在高电位端。

那么直流试验与交流试验对设备带来的影响有何不同呢?首先,前者肯定比后者给被试验的设备带来的剩余破坏要少许多,举个例子,就像直流试验会因局部放电等所造成的的损耗要比交流试验少。但是直流试验也是有缺陷的,比如它与交流试验相比的话,就不是那么的真实与严格。当串联介质在进行交流试验的时候,场强分布和它的介电常数的关系是呈负相关的,但是,当你施加直流的情况下,它的场强分布就会和电导率成反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当我们在对电缆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的时候,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是要适当地将试验电压提高;其次,就是将外施电压的时间加以延长。

通常情况下,电缆绝缘在直流电压作用下的耐电强度要远远大于交流的作用,并且大概是1倍左右,一般是在400千伏每厘米到600千伏每厘米之间,由此可知,直流试验电压差不多是交流试验电压的2倍以上。

当我们对电力电缆进行直流耐压试验的时候,通常不会超过五分钟,它的缺陷就会统统显露出来,而且按照相关的规定,我们进行次试验的时间往往不能持续超过15分钟。各类绝缘电力电缆的直流耐压试验和泄漏电流试验所规定的标准电压如下表:

电力电子

电缆直流耐压和泄漏电流试验电压(kV)

(1)其实,电缆的直流击穿强度和电压极性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当我们在试验的时候,通常情况下,电缆芯都是接负极,反之,若接正极的时候,击穿电压就会高出接负极时的百分之十以上。

(2)当温度不低于二十五度时,每升高一度就会使击穿电压降低百分之零点五四。

(3)进行完电缆直流耐压或泄漏电流试验后,应牢记先用100~200kΩ的限流电阻充分放电,然后还要对地直接放电,并保持足够的接地时间。

二、精讲泄漏电流测量技术

(1) 我们知道,若是一根电缆的绝缘性能很好的话,那么它的泄漏电流往往不会很大,通常情况下都是几微安,或者是几十微安。有时候会因为试验变压器用高压引线等杂散电流,这回带来一些影响,会使在我们把微安表接在低电位端的时候,造成测试的结果不对,甚至有的时候这个误差会很大!

(2) 当我们用微安表测量泄漏电流的时候要把它接在高电位端,还要将测量微安表到引线的那一端,以及到电缆两端头的都要屏蔽起来,针对整盘的电缆我们可用下图的接线方法。如图,这里微安表以及它到被试验设备引线都采用的是金属屏蔽罩屏蔽,然而,对电缆两端头则采用屏蔽帽和屏蔽环屏蔽,并且屏蔽和引线之间不需要很高的绝缘。

电力电子

测量直流泄漏电流时的屏蔽方法

1—微安表屏蔽罩;2—屏蔽线;3—端头屏蔽帽;4—屏蔽环

(3) 但是,有时候试验现场的情况并不是都如上面我们所说的,情况是不定的,有时候电缆的两头距离会非常的远,从而导致它们无法连接,因此,我们不能用我们上面所说到的方法。有的时候运行单位采用的是借用三相电缆中的另一相作为两端屏蔽连线,然而,因为我们要测量的泄漏电流也包含了另一相的泄漏电流,而且各相都承受了两次耐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的等效性是有待商榷的。

如下图,当试验现场选择用两端一起测量的方式时,我们需要在不是高压电源的那一端加设一个微安表,这就可以实现将两端的泄漏电流值一起被记录下来的目的。而这个时候高压电源端测得的泄漏电流不仅是此端的电流,而且还包括了电缆绝缘的泄漏电流和表面泄漏电流、杂散电流,而另一端测量的是表面泄漏电流和杂散电流等,从而电缆的泄漏电流为两者的差。

电力电子

两端同时测量泄漏电流的接线

除此之外,还另一种使用的方法久是放置一个绝缘板在施加电压相和非施加电压相之间,又或者是把绝缘手套套在了施加电压的那一相电缆终端上,这就可以实现改善局部电场分布的目的,从而电晕的影响大大减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