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技术 美国政府无法抹掉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本周,美国政府将华为和中兴列入最新的“黑名单”,进一步将中国技术的痕迹从美国电信网络中抹去。对此,Light Reading 编辑 Morris Lore 发表了一篇评论“The US won‘t get its Independence Day from Chinaese tech”。ICC 摘译如下:

然而,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爱立信、诺基亚和三星在北美使用的 5G“烹饪书”是由中国作者撰写的,由全球标准组织 3GPP 出版。这些设备商为 AT&T、T-Mobile US、Verizon 或任何其他美国服务提供商建造的 5G 网络,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基于中国的专业技术。

到何种程度尚不清楚,但一些分析师认为,华为的 5G 技术超过了任何其他公司。即便不是,这家中国设备商也不可否认地是 5G 专利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对美国鹰派来说,这是一个难以忽视的事实。首先,它让中国获得了在美国市场销售设备的专利费,这让华为和中兴的钱包鼓了起来。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中国有效地控制了 5G 标准的很大一部分。随着中美关系继续恶化,这一切的全部影响可能会变得显而易见。

然而,美国不能简单地抵制 3GPP。这样做可能会使中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因此,它最近调整了其反华贸易制裁政策,以确保美国公司能够与中国公司合作开发 5G 和其他标准。美国商务部长 Wilbur Ross 表示,此举是为了不放弃美国在全球创新的领导地位。

为了夺回科技创新,一些美国官员支持 open RAN 系统,他们显然将其视为 3GPP 的替代方案。本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将华为和中兴列为“国家安全威胁”,并支持 open RAN 作为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联邦通信委员会委员 Geoffrey Starks 在一份声明中说:“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增强竞争,减少我们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

即使忽略 open RAN 的不成熟,这些言论似乎也忽略了独立于中国技术的两个主要障碍:中国公司参与 open RAN 规范;以及 open RAN 是 3GPP 的一个附属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对于任何稍微了解 open RAN 短暂历史的人来说,前者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在 2018 年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O-RAN 联盟(推动 open RAN 的组织)由两个运营商主导的现有协会合并而成。一个的 X-RAN 论坛,最大的会员是 AT&T;另一个是 C-RAN 联盟,最大的支持者是中国移动。

尽管这样的美中合作在今时今日不可想象的,但该合作已将中国的技术嵌入到美国政府如今用来对抗中国的武器中。

中国初创企业、O-RAN 联盟成员、Picocom 驻英国总裁 Peter Claydon 并没有忽视这种矛盾。他表示:“现在的部分讽刺之处在于,O-RAN 中很多东西一开始就来自中国移动。”

open RAN 软件公司 Mavenir 公司业务开发高级副总裁 John Baker 表示,与 3GPP 一样,O-RAN 联盟使用一套公平、合理和无歧视知识产权(FRAND)准则。这本质上允许贡献者在一套公认的原则下对其专利的使用收取费用。

但是要弄清楚 O-RAN 的所有权比 3GPP 技术更难。

最重要的 O-RAN 技术之一是无线电和基带(处理信号)之间的新接口。这种“Fronthaul”将取代旧行业规范 CPRI(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后者迫使运营商购买同一家设备制造商的无线电和基带产品。

Baker 表示,O-RAN 允许使用不同的无线电和基带供应商,主要开发者包括 AT&T、思科、Mavenir、诺基亚、三星和 Verizon,而这些玩家都不是中国的。

Claydon 则表示,中国运营商现已都是 O-RAN 联盟成员,并且 O-RAN Plugfest 定于 9 月在北京举行。O-RAN 联盟中的大多数供应商规模相对较小,知名度也不高(比如 Picocom),但中兴是个例外,作为一个贡献者,该公司一直非常积极。

即使美国确实在 O-RAN 中占了上风,但它也无法避开 3GPP 或现有技术。O-RAN 所做的只是填补了移动接口不完整或不可用的一些空白,并且仍然依赖于 3GPP 流程和整体的端到端规范。而这种依赖性给 open RAN 公司带来了另一个潜在问题 -- 拥有移动技术专利的对手公司也许会利用这些专利来阻碍 open RAN 的交易。

Baker 认为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他指出,包括爱立信、NEC 和诺基亚在内的主要专利所有者现已加入了 O-RAN 联盟,并且这种策略也可能会遭到运营商的强烈反对。

不管怎样,美国政府似乎对 Claydon 强调的“讽刺”视而不见。后者表示,即使美国开始发展自己的产品,他们仍将使用中国专利,并认为美国政客没有真正理解那种层面的事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