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一种由物联网驱动的技术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它已经接通电源,已经连接网络,并且已经真实存在。

询问任何在自动驾驶领域工作的人:某些物联网驱动的项目可能需要比乐观主义者预期的更长时间才能实现。

相比之下,智能照明也是一种由物联网驱动的技术,但它可以提供快速的投资回报并立即产生效果。

根据一份报告显示,智能照明是物联网技术领域中排名第四的成熟技术,也是接近普遍采用的领域之一。Navigant也称赞智能照明的快速回报期和巨大潜力,并在其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一个全面部署的智能路灯项目可以节省传统路灯系统80%的能源。

正如Navigant报告所建议的那样,智能街道照明的入门级案例通常是能源效率。这种照明使用配备传感器的高效LED路灯,可以根据行人和车辆的交通需求提供照明。当街道空无一人时,灯光变暗——节省金钱和资源。

但是,虽然能源效率是智能照明的巨大优势,但它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与Navigant所谓的“骨干网络”一样,智能照明的功能同样重要,在此基础上,各种室外和室内物联网解决方案都可以形成。

智慧城市中的室外照明

让我们从物联网正在定义的智慧城市户外开始。

这里的可能性是惊人的。嵌入在智能灯杆中的物联网功能可以通过报告黑暗街道上响起的枪声,或者目击者在发现附近建筑物着火时第一时间通知应急人员。

不太引人注目的是,将传感器和其他物联网设备集成到智能街道照明基础设施中,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停车位可用性的自动更新,从而改变城市中的驾驶体验。传感器还可以检测到哪些街道需要打扫,这样环卫工人就可以直接过去,而不像往常一样开着重型车辆在大街上密集式巡查。

智能传感器网络在从城市环境中收集可操作数据方面的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然而,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哪些传感器适合集成到智能街道照明系统中,哪些传感器更适合作为独立系统部署。在某些情况下,答案与街道上方的感应高度有关。例如,风雨传感器的适宜高度是9米,高于标准灯杆的高度。另一方面,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在高于地面1至2米的高度表现良好,因此可能有助于灯杆集成。随着城市在此类应用中获得更多经验,理想的传感器/街道照明组合将变得更加清晰。

健康问题

在室内,智能照明有一个强大的“健康功能集”,可以在一天中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调节,以提高机敏性和舒适性。

在卧室里,智能照明可以用模拟日出的色调来刺激身体的自然唤醒机制,14小时后,通过提供低光照水平和抑制蓝色波长的光线体验,来帮助您准备上床睡觉,有证据表明这有助于促进睡眠。(来自iothome)全天,嵌入灯具中的物联网传感器可以与个人健身设备通信,以增强昼夜节律,从而提供更加一致和自然的照明刺激曲线。

在工作场所,建筑经理可以调整灯光角度,以减少眩光,改善情绪并增强注意力和机敏性。借助占用传感器,智能系统可以将高质量的光导向员工更喜欢工作和聚集的区域。

室内定位充分发挥潜力

与此同时,室内定位是照明物联网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事实上,Gartner认为室内定位是第二大成熟的物联网技术,并且能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全部潜力。

近年来,大型室内定位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仓库定位、办公室内部员工指南和其他面向员工的应用程序上。但随着技术的成熟,从超市到医院,从酒店到博物馆,面向公众的场馆不仅在室内定位系统能够为顾客和游客提供便利性和精确性方面,而且在其收集的丰富数据方面都看到了潜力。

例如,安排商店规划,以便将购物者引向其最需要购买商品位置的方式是什么?而连网传感器和摄像头可以准确地告诉零售商。轮式医院设备在一天中倾向于集中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中推断出患者需求的哪些内容?这些数据可以提供线索。

市民也将受益于在公共建筑中部署的标准化室内定位解决方案,从而使其导航和访问服务更加容易。换言之,基于照明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至少部分)来缓解市民对政府服务的不满。

已经在这里

照明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构建下一代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因很简单,无论人们走到哪里,照明都已经存在。它通常也位于头顶上,这是一个提供全面覆盖的便捷位置。

使用智能照明增强城市、工业园区或商店的照明基础设施不会损害空间的美感或功能,也不需要新的建筑设计。

智能照明行业正在为包括照明即服务在内的新交付模式铺平道路。这种方法几乎可以消除智能照明项目的资本支出——采用订阅模式,该模式将可信赖的提供商置于智能照明维护和改进的中心。对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来说,这都将是一项有吸引力的交易。

一些由物联网驱动的、更具戏剧性的创新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出现,但是,尤其是在我们的街道和工作场所中,物联网在改善我们生活方面正在取得快速、稳定的进步。它是与可靠的技术合作进行的,而且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这种技术,以至于我们甚至都无视了它的存在:照明。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