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空调能效等级标准落地,夯实我国空调市场和制造中心的价值与地位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全新的空调能效等级标准这只靴子在2020年7月1日这一天终于落地了,也就是从这一天起,我国空调行业成为了全球市场能效等级要求最高的国家之一,能够在国内市场流通的产品放之全球市场几乎都没有了能效等级的障碍。自1989年首次推出能效标准以来,中国空调行业在能效等级上已经出现了7次的标准提升。

现如今的能效标准与中国空调行业的全球地位相互匹配,该标准又一次夯实了我国全球空调行业最大的国别市场和制造中心的价值与地位。也许是巧合,回顾过去差不多三十年的发展历史,当能效等级标准出现关键性调整的时候,总是会带来品牌格局在整体上或者是局部范畴内的变动,毕竟每一次能效准入门槛的提升,都会对企业的产品和技术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2004年的7月29日,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组织修订的国家标准GB12021.3《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与能源效率等级》的审定会议举行,这一次会议对中国空调行业之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海尔

2005年3月实施的国家标准GB12021.3

正是在此次会议上,通过了14KW以下定速空调五级能效准入机制,一级能效最高为3.4(整体式产品为3.1),五级能效最低为2.4(整体式产品为2.3),该标准在第二年即2005年3月份正式强制实施。2004年7月29日的会议还通过了一个决议,即确定五年之后规划对能效限定值进行再次的调整。

在2004年之前,尽管格力、美的和海尔已经在国内空调市场基本确定了行业三强的竞争地位,但是彼此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格力领先第二名大约50万套左右。不过之后的几年,三甲内部的距离不断被拉动,能效等级标准在产业政策层面催化了空调行业的产品竞争。

中国空调行业的能效标准始于1989年,之于当下年轻一代用户而言,那是一个久远的年代,空调产品作为一种稀缺的奢侈品而存在,国内也处于供不应求的卖场市场阶段,产品也以窗机为主。

一旦有了标准,市场化的发展便有了依循的轨道,在市场需求资源快速释放的过程中,直接孕育了“北春兰、南华宝”的品牌格局,当时春兰空调的龙头老大地位显得更为突出。1997年度,春兰空调对国内市场的渠道体系进行战略型调整,在当时渠道资源竞争主导行业格局演变的阶段,同样在进行渠道变革(建立销售公司模式)的格力逐渐脱颖而出。

这个过程中,分体式空调的销售规模已经占到了主体,以窗机为代表的整体式空调逐渐被边缘化,国内市场产品格局的变动给能效等级的提升提供了契机;更何况,当时的宏观层面,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等方面意识也开始觉醒,这些都给五级能效标准体系的推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005年实施的五级能效标准体系对后期其他产业政策的推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以视为是中国空调产业产品格局演变的一个转折点。在国内空调行业浸淫时间足够长的厂商都知道,从2008之后一波连续性的产业政策之所以能够给空调行业提供助力,都是建立在五级等效标准的基础之上。

自2008年初开始实施的家电下乡一年之后覆盖了空调产品,当时设置的政策准入门槛便是三级能效;而从2009年实施的节能惠民工程,对一级和二级空调产品推出了高额补贴,这两大产业政策直接推动了国内空调市场节能水平的再提升,同时也是后期新能效标准的诞生作出了很好的前期铺垫。

这个周期内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时间点,无论是家电下乡还是节能惠民,在当时还都没有涉及变频空调。一方面,那个阶段变频空调在国内市场的占比非常低,另外一个方面,能够完全掌握变频空调生产技术的企业也不多,更为关键的是,变频空调的能效等级标准在2008年之前也是处于空白状态。

海尔

2008年9月1日,我国首部全国性的变频空调能效标准出台

2008年9月1日,我国首部全国性的变频空调能效标准出台,与几年前的定速空调能效标准类似,该标准同样设立五级能效分布,一级能效最高值为5.2,五级能效最低值是2.8。需要指出的是,在该标准推出之前,上海地区已经早在2006年6月1日率先于全国推出了一部区域性的变频能效等级标准。

变频空调能效标准对之前空白的填补,提振了中国空调企业对变频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力度,美的空调是率先对变频能效标准做出应对的企业,就在全国性变频能效标准推出的同一天,即2008年9月1日,美的空调一口气亮相了M、E、N、W、C五大系列变频产品。

从此之后,国内空调市场的变频产品占比快速窜升。2008年9月1日之前,变频空调在中国市场还停留在培育阶段,以美的、格力等等为代表的企业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技术储备;而标准推出之后的变频空调便进入了一个市场放量增长阶段。

2008制冷年度(也就是变频能效标准推出的前一年)国内市场变频产品的出货量仅有140多万套,其中还都是以外资品牌为主,2009年度这一规模迅速攀升到了220万套。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波节能惠民政策也把变频空调纳入补贴范畴,在之后的几年也促进了变频空调需要量的上升。至2019制冷年度,国内空调市场变频产品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3500万套,而且,以格力、美的、海尔为代表国产品牌成为了变频产品的主导阵营。

美的空调在2009制冷年度初期率先发动的变频攻势,对该类产品在国内首次的普及起到了引领作用,也打破了外资品牌在这类产品一直以来的市场话语权地位。事实上,也只有在变频技术和产品上实现突破,中国空调企业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优势。

除了宏观层面的节能减排诉求之外,空调产品作为能耗大户,本身市场需求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的快速变化,也是能效标准不断调整的因素。在三十多年产业发展史上的七次提升中,有五次是发生在最近的十五年。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新《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就在变频空调能效标准推出的两年之后,定速空调的能效等级标准实现了再次调整。2010年6月1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新《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对比之前的老五级能效将能效限定值提高了23%,并将原来的五级能效标准分布压缩为三级能效结构。其中,额定制冷量小于等于4500W的分体式空调能效限定值为3.2,额定制冷量大于4500W小于7100W的分体式空调能效限定值为3.1,7100W以上并小于14000W以下的产品能效限定值为3.0。三级能效以下的产品被禁止产销。

定速三级能效标准推出的一年后即2011年6月1日,定速空调的节能惠民补贴被取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变频空调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也推动了变频空调市场销售的扩大。2012年6月1日,新一轮节能惠民再次启动,变频空调在全国范围被首次被纳入补贴范畴,该类产品迎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利好机会。

海尔

2013年变频空调新能效标准正式启动

2013年的6月,也是我国空调行业变频产品发展的一个关键性节点,2013年变频空调能效标准升级,即GB21455-2013被颁布,五个等级变为三个等级,该标准从2014年10月1日正式执行实施。同时引入APF即冷暖式空调全年能源消耗效率。

没有APF之前,节能水平体现在定速空调的EER(制冷)和COP(制热)值,而变频空调则是制冷季节能源消耗效率(SERR)和制热季节能源消耗效率(HSPF),APF的引入,既考虑了空调的制冷能力又兼顾了制热因素,对空调整体产品的节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2010年至2019年的十个年度内,国内空调市场的年度出货规模从不到3000万套攀升到9000万套以上,变频空调的无论是出货量占比还是市场占比也呈现出了几何式的增长态势。能效等级标准给市场在快速放量的过程中,规范了市场竞争和产品结构变动的秩序。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2019在去年就已经出现在行业视野之中,今年7月1日得以正式实施,不符合该标准的空调产品不能再生产,对老能效产品的库存给予了一年的缓冲期。

海尔

“最严”新国标今年7月1日实施

对比GB21455-2013可以发现,变频空调能效准入要求的3级,相当于原标准的2级;定频空调能效准入要求的5级,相当于原能效标准的1级,定频空调的原3级能效将被淘汰。也就是说,今年的GB21455-2019,变频空调对应的是一至三级,而四级和五级则是对应定速空调,仍然统一为APF(单冷机是SEER)。最新的能效等级标准冷暖机型最高限定值达到了5.0,而单冷机最高达到了5.8。

今年的新标是首次将变频空调和定速产品统一到一个标准体系之中。在去年年底的时候,行业内已经有品牌宣布全面向新能效标准进行产品阵容的切换,典型的代表就是创维空调。但是第一张新能效节能认证证书是由美的空调所获得,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美的也是获得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第一张依据APF新标准(GB21455-2013)进行认证的节能证书的企业。

正如在2008年9月份率先推出五个系列产品适应变频能效标准一样,从首张APF认证证书到今年的第一张新能效标准节能认证证书,美的在对符合新能效标准的产品布局上这么多年以来一直引领着整个行业,这也符合其近年来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上的战略,更符合美的空调在今年的市场表现。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及通过数字化变革实现的运营效率提升,乃至对包括直播在内的多种新营销方式的运用,美的空调在2020年呈现出的市场势头,很有可能改变中国空调行业二十多年来的品牌格局。在已经进入存量裂变周期的国内空调市场,对产品竞争力的打造和对以用户为导向的产销模式变革,将决定品牌格局变动的阶段性结果。

责任编辑:g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