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D双磁头臂硬盘测试分析

存储技术

609人已加入

描述

希捷和WD都准备了这种产品,其硬件结构上也比较类似。现有的硬盘是每个盘片正反面2个读写磁头,如果8碟HDD一共就是16个磁头。以此为例换成双磁头臂设计,上面4个盘片的磁头就会由磁头臂1来带动,而磁头臂2则负责下面4个盘片的8个磁头。见下图:

如果上下两部分独立并行工作的话,不难理解双磁头臂HDD的理论性能接近于翻倍。但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增加一个磁头臂需要多一个电机,带来功耗和成本的上升;同时对(机箱)机械结构设计也有挑战,这一点我会放在后面说。

HDD

自从有了SSD之后,高转速(10k、15k)硬盘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因为它们以前的高IOPS低延时优势在闪存面前几乎变得一文不值。未来的HDD市场主流都是7200转乃至5x00转的天下,但随着单盘容量增大平均每TB的IOPS性能越来越低,所以只能用于NL近线存储,比如:照片/视频、数据分析(如Hadoop)、机器学习等,以及冷数据归档。

上图中有一条“Dual Actuator”的曲线,不知为什么在14TB的标点上IOPS提升看来没有一倍?我们还是以下文中的具体测试数据为准吧。

HDD

我觉得这张原理图相当清晰:每个磁头臂负责的一半盘片拥有各自的通道和伺服系统,虽然它们都经过硬盘的Cache缓存和单一SAS lane与主机通信,但是会分别映射出2个LUN。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系统会看到“2块独立的硬盘”,这样做看似有点粗暴,却是提升性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思考题:假设在普通的服务器/工作站上使用双磁头臂硬盘,应该建议怎样配置呢?当然很可能你需要连接在SAS RAID或HBA卡上。

早期性能测试结果:随机写略低、顺序写QD1掉速?

HDD

点开图片后双击可放大,以下同。横坐标依次为4KB(1-64队列深度)、8KB…4MB、8MB,我记得SATA规范队列深度是32,这里用SAS接口就比较有必要了。

上面引用自希捷MACH.2的早期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双磁头臂硬盘2个LUN的随机读性能可以同时达到最大,这样总IOPS就从最大200翻倍达到最大400左右。

双磁头臂HDD的随机写似乎要慢一些,每个LUN最高IOPS都在150多。相比之下,传统单磁头臂硬盘的写IOPS也会比读慢一点。

HDD

顺序读性能也相当理想,LUN0和LUN1各自都有超过250MB/s,加在一起就是500MB/s了,理论上6Gb/s SATA也够,但用SAS(12Gb/s)的理由我刚说过。

HDD

双磁头臂HDD的顺序写最大带宽与顺序读相仿,但低队列深度(主要是QD=1)的表现看来比较差。不知正式上市后是否还会如此?

系统设计要点、怎样用效果好?

HDD

我们来看看系统设计要点。

- 首先,由于双磁头臂硬盘功耗变大,对机箱的散热和供电需求提高了;

- 其次,每块盘可以提供更高的顺序流(带宽),存储平台的网络接口速度匹配吗?SAS Expander的上行带宽够不够?

- 微软Project Olympus项目中的J2010磁盘柜,已经验证过支持这些新的高性能硬盘。

HDD

上图中的AV是Anti-Vibration的缩写吧?

Olympus J2010是一款4U 88盘(3.5英寸)JBOD机箱,它的每块硬盘供电最多支持13W。微软表示将会面对双磁头臂硬盘测试确认RV/AV性能。这里的RV应该是指旋转振动,除了本文开头推荐的链接中有介绍之外,我还在《硬盘在真实环境中的抗振能力对比》专门讨论过这个主题。

扩展阅读:《Facebook如何将硬盘性能损失由90%降低到2%》

HDD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