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5G产业?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5G发展的关键年份。到2020年底,按照国家关于5G发展部署,要加快推进全省城市5G基站建设,启动5G规模化商用,持续完善城市及重点地区5G网络覆盖的建设目标。我省发展5G产业有哪些优势和潜力?如何如期完成国家部署?为此,本期“专家说”请到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丽萍,请她谈谈我省该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5G产业。

抢抓四大机遇促成发展合力

主持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是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目前,5G的技术不断完善、产业内涵不断丰富、商用路径日渐清晰。对我省来说,发展5G产业有哪些机遇?

李丽萍:我省发展5G应用产业有四大机遇:一是政治机遇。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国内重要会议,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会议上,多次提及5G技术和5G商用发展,彰显了国家层面推进5G产业发展的决心,为我省带来重大政治机遇。二是政策机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提出降低5G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占用费标准,即“头三年减免,后三年逐步到位”;国家工信部、国资委提出继续推动5G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国家发改委等二十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在居民家庭有线无线交互、信息进村入户等方面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商用步伐。中国铁塔表示,2020年资本开支中将预留170亿元用于5G建设,继续规模化开展。三是需求机遇。按照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30年,5G将直接拉动GDP增加值2.9万亿元、带动就业岗位800万个,间接带动GDP增加值3.6万亿元、带动就业岗位1150万个。四是振兴机遇。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东北调研,赋予东北地区维护国家“五个安全”的使命责任;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列支持政策将和5G技术发生叠加效应,5G技术和产业化步伐将全面改造现有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形成支撑龙江振兴发展的新动能。

挖掘三大潜力培育优势产业

主持人:5G最大的价值在于融合共享赋能“百业”,涵盖涉及面众多,将为我们呈现前所未有的经济潜力。我省发展5G应用产业有哪些潜力?

李丽萍:有三大潜力:一是科技研发潜力。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学院、未来信息技术研究院、航天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优势,以及黑龙江移动公司的研发团队优势,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密切合作,将进一步推动5G在上天入海、智慧农业、车联网、融媒体实验室等领域应用。二是工业发展潜力。我省“433”工业新体系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与5G产业发展紧密相连;新材料中的“石墨”吸热能力优于黄铜,且成本更低,石墨涂料在屏蔽外界辐射对基站干扰方面效果良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传感器”等六大领域的相关产品会在5G的推动下迭代升级;其余相关领域也会产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同时,我省很多传统装备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有力地保障了国家产业体系的完整型,一旦这些企业通过5G技术在基础工艺和原材料领域取得突破,将会给国家众多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三是地缘优势潜力。我省地理位置优越,年均气温在-7.9℃至7.0℃之间,可节约5G基站、5G产业的散热成本;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地震带,没有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够为5G等信息产业的安全运营提供可靠保障。

加快发展5G产业的着力点

主持人:我省去年底印发了《黑龙江省加快推进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您和您的团队又对我省该如何发展5G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您对我省加快发展5G产业有哪些建议?

李丽萍:我们的建议主要在七方面:第一是优环境,抓基建。比如协调解决企业用电、积极解决发展用地、优化发展环境等;第二是汇政策,抓规划。比如尽快出台5G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注重规划衔接,同时抓好配套政策落实;第三是强激励,促科研。要强化科研激励,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第四是强载体,拓空间。要推动5G应用试点建设,培育5G发展新业态;第五是抓招商,上项目。既可以招引国内外相关领域骨干企业和“5G+”领域相关企业的配套企业落户龙江,还可以围绕国内软件、互联网行业和百强企业开展招商工作,或者以“补链—延链—强链”为遵循,以招商引资的方式遴选一批关键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5G分支领域的隐形冠军和新标杆企业,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5G产业集团军;第六是汇资金,保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民间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基金的保障支持作用,推动5G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七是引培用,聚人才。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的同时,还要搭建平台。打造5G人才特区、5G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创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平台,支持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在试验区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