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猎人-B”无人机在网上曝光

军用/航空电子

379人已加入

描述

无人机作为新兴的空中作战力量,以其零人员伤亡、非接触、可远程作战等特点,受到各国青睐。随着能源技术、芯片技术、飞控技术、导航技术、通信技术、空间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军用无人机正越来越深地嵌入战场,革命性地开启现代战争新模式。 无人机自带作战优势,是它由战场“浅近”走向“纵深”的源头动力 当前,军用无人机与战场的关系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深嵌”。这既是当前军用无人机的新实践,也是无人机建功未来战场的总趋势。

这种新实践,与以前无人机单纯用作侦察或攻击手段时的“浅近”模式不同,它以融入一定的作战体系为特征,作战效果上表现为事半功倍。 这种趋势的形成,是因为无人机在作战方面“自带”很多优势,这种优势使它拥有了纵横战场的“资本”与能力。 人员零伤亡,作战“顾忌”较少。无论哪种战争形态,降低己方人员伤亡,都是指挥员努力追求的目标。用无人机替代有人机执行高风险作战任务,即便出现无人机战损,通常也难以从根本上动摇进攻方的战斗意志。 制造成本低,作战成效明显。随着3D打印、纳米等新技术和一些新材料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无人机制造成本降低,作战效益却提升。如今,数量激增的无人机军事应用范围更广。 续航能力强,作战节奏较快。受飞行员生理极限的制约,通常情况下,战术飞机单机一次出航时间为4小时左右。如果组织大规模空中战役,因为航时有限,有人机每日只能出击2至3个波次,且存在长时间的间歇。大中型无人机的航时一般在12小时以上,经空中加油,留空时间可以超过50小时。“不知疲倦”,使无人机可以实施“无间歇”连续作战。

智能化升级,提升空间很大。无人机经历人工遥控、自主飞行控制发展阶段后,现正步入“自主任务控制智能化”阶段。开启精算模式的新一代无人机,正在一定范围内被赋予自主作战功能。美军曾进行实验,1架大型隐身飞机与4架中型隐身无人机协同,与预警机支持下的8架F-22对抗,取得8∶0的战损比!由此可以管窥,无人机集群作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抢眼的实战表现和新技术新战法的频频“现身”,使无人机加速嵌入更加广阔的战场 自从无人机应用于战场,其效用与威力就渐渐呈现。且不说当前无人机蜂群攻击已能达到以量增效的目的——2019年沙特石油设施遭多架无人机袭击可为例证,只说无人机侦察、监视这个老本行,就足以让无人机在战场上“安身立命”。 随着察打一体功能的具备,以及有关战法的利用,无人机凭借一连串抢眼的实战表现,在战场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可替代。 2002年,一架MQ-1“捕食者”无人侦察机根据线报,很快发现并锁定“基地”组织头目哈里斯。接到指令后,无人机向哈里斯乘坐的越野车发射了一枚“地狱火”导弹将其击毙,由此拉开了无人机用于空袭的序幕。

而在此之前的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使用“参孙”和“妖妇”两款诱饵无人机,引诱叙利亚防空雷达开机瞄准,完成对叙利亚防空系统的侦察。此后,短短几分钟内,在以军电子战飞机、战斗机、攻击机以及地对地导弹的打击下,叙军19个防空导弹阵地瞬间被毁。 可以说,无人机的实战表现,让其在战场上“站稳了脚跟”。 无人机研发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或将让无人机拥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从活动的区间方面看,随着新材料的应用以及电池技术的突破,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与留空时间激增。有的太阳能无人机飞行高度可以达到20千米以上,甚至到达平流层。如果用于军事目的,它们能够始终守在目标区域上空,让对手的行动无法遁形。空客公司研发的“和风”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曾经在高空持续飞行14天。一些研究团队还在验证能否用加速电离气体推动飞机,并做过相关试验。 从嵌入战场的深度上看,隐身无人机能深入敌后执行任务。与以前无人机只有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操作、使用相比,单兵战术无人机的出现,将使一定时段和区域内的即时侦察、打击经常化。 从集群使用方式上看,“有人机+无人机”的模式正在形成,俄罗斯的苏-57战机配“猎人”无人机,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忠诚僚机”项目,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尝试,都体现了这一趋势。一些国家还测试了从军用直升机上“放飞”无人机。无人机蜂群的研发也紧锣密鼓,这预示着无人机正在具备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

从研发、使用主体数量上看,更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军用无人机研发与使用。土耳其、伊朗、阿联酋等多国已取得一定成效。很多国家外购无人机并将其列装军队。这同样预示着,在未来,无人机将更深地嵌入战场。 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质效提升,无人机“深嵌”战场的主要途径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从当前无人机研发与应用的进程来看,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军用无人机的发展方向比较明晰,将更加注重质效的提升,并通过在以下几个方面“苦练内功”,达到“深嵌”战场的目的。 更高更快。高空,能使无人机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高速,可实现对时敏目标的快速打击。以飞向高空为例,20千米至100千米的高空,或将成为一些军用无人机展现实力的新舞台。在新型气动布局和动力技术支持下,美国液氢动力的“鬼怪眼”“全球观测者”,英国太阳能动力的“西风”等临近空间无人机,已经突破系列关键技术。俄罗斯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研制也有进展,除BAS-62新型战略战役无人机外,还研发了其他两款高空无人机,其中一款无人机可仿效卫星执行高空持续监视任务。 匿影藏形。无人机隐身化仍然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以便更好地遂行抵近侦察、穿透性进攻等高端作战任务。

继美之后,法、俄等国也积极涉足该领域。2019年,俄罗斯 “猎人-B”无人机在网上曝光,这意味着在重型隐身无人机研发领域,俄罗斯迈入先进行列。 打扰并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实施电子战仍将是重要的决胜手段。无人机除遂行侦察、打击任务外,还要能够实施电子战。一是用作诱饵无人机。即通过挂载组合视觉或红外视觉特征增大器,模拟各种战机的电子信号及战术动作,引诱对方雷达开机,进而侦察敌方雷达位置和频段。二是用作电子干扰机。即通过让多架小型无人机携带干扰设备,分区域散布在战场上空,实施高、中、低频全网覆盖干扰压制,达成有人驾驶大型电子战飞机的干扰效果。三是用作通信节点无人机。即通过无人机组网,满足一定区域内武器装备的通信需求。 饱和集群。今后,具备构成“蜂群”能力的无人机将继续成为研发重点。在这一方面,由欧洲6国共同研发的“神经元”无人机较为典型。它具有自动捕获、自主识别目标的能力,解决了编队控制、信息融合、无人机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战术决策与火力协同等技术问题。英国研制的新型“幽灵”无人机,既能支持单机使用,也能支持集群作战。这类无人机将继续成为各国的研发重点,并最终发展为有完备的自动导航、人在回路指挥控制、蜂群协同作战功能的战场新利器。
       责任编辑:p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