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490主板中N层板+N相供电的作用是什么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第十代酷睿的桌面版处理器这些主板的宣传中,有两个特别强调的参数难免让小伙伴有些犯晕,一个是很久没见的6层板、10层板,一种是多到十几相起步的供电,为啥Z490主板要重新说起PCB层数,并且使用了这么多相供电呢?入手新主板之前,最好还是先简单了解一下这个问题。

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提到过板卡不是层数越多越好。如果电路设计得好,用更少的层数就可以满足同样的需求,成本还更低。不过这里说的主要是连接元件、传输信号的需求,在第十代酷睿桌面版的阵营中,出现了多款高耗电高发热的型号,它们对电路的需求已经不仅是信号了,还有供电能力。

主板

要想稳定传输强大的电流,“精简”的电路就不再有优势了,细细的线路和薄薄的铜片根本无法承受太大的电流,而且电流较大时还要考虑散热,这都必须增加传输线路的数量或宽度,而这两种选择都需要更大的PCB和线路,也就必须用更多层的PCB才行。所以说,Z490宁可增加成本也要用更多层板,追求的更多是稳定性。

主板

主板

有些小伙伴大概觉着奇怪,主板上的电流能有多大,至于这么麻烦?结果大家肯定猜不出,是90A!这是个啥概念呢?其实大家用的很多高功率电器比如电炉、空调,最高也只需要十几A的电流,这时我们一般已经不敢用多插口接线板,而是会使用专门的墙面插口或单插口接线板供电了。

电流达到90A,还有一个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供电单元,如果采用之前很多高端主板的10相、12相供电就需要每组转换9A/8A的电流,对元件要求太高,发热量也特别大,更低相数就不要说了。而增加到16相、18相的话,每相电路就只需要提供5A左右的电流,对元件、散热、线路的要求低得多,才能保证主板稳定。

其实受到大电流、高发热量影响的主板配置还不只这些,细心的小伙伴应该会发现,即使是面向普通游戏的Z490主板,板上散热片的布置也非常广,1/3的面积带有散热片只是小意思,一些高端主板差不多除了插槽上空,全都被散热片盖满了。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主板层数和供电单元数量呢?除了看厂商和评测外,当然也可以自己观察,不过这就需要一定的经验,还得使用一些工具。比如在挑选主板的时候可以找一个高倍放大镜,在PCB边缘数一数有多少个铜层。至于供电相数则要注意元件的分组,每一组元件就代表一相供电。这里要注意,每一相供电电路中可能包括多个同类元件,但电容、电感、MOS管等必备元件至少要有一个。

当然,了解了主板们的“努力”之后,小伙们自己也要为这些电老虎们做一些准备才行。比如多加点风扇增强对主板整体的散热、配置更强的电源等等,这样才能保证玩得尽兴,跑得稳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