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5分钟的快速充电技术到底有何奥秘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新机带来了全新的骁龙865+X55芯片组、LPDDR 5内存+UFS 3.1闪存、旗舰级影像系统、44W快充和4500mAh大电池。特别是新机搭载的大电池和快充,为体验的各种功能做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手机都搭载了大容量电池和快充,很多千元机发布时都以长续航作为产品卖点。因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处理一天的工作、学习和娱乐可以说手机不能离手,一天的生活已经很忙碌了,如果再为电量而焦虑那就得不偿失。另一方面,5G飞速发展,意味着数据吞吐量更大,手机能耗进一步加大,可以肯定的是,今年上市的5G旗舰,将搭载大容量电池和快速充电技术, 3S也正是这么做的。

01 充电5分钟玩游戏多长时间?

vivo 3S这次搭载了骁龙865处理器,此外内置横向线性马达,玩吃鸡类的游戏体验会更加沉浸,这次笔者就借《和平精英》测试一下,充电5分钟的vivo NEX 3S可以玩吃鸡多长时间?

先来谈一下游戏体验,发布会上vivo NEX 3S没有在性能上过多的去宣传,毕竟一款合格的旗舰,拥有顶级的性能是最基本的要求。新机配备的高通骁龙865处理器,是目前高通移动处理器端制程最先进、性能最强悍的。

5G

画质调制默认最高档 实测帧率都达到满帧()

笔者将游戏的画质和帧数均可以调至默认的最高档,游戏过程中的帧率输出很稳定,电量较低的情况下,游戏帧率也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骁龙865芯片+Funtouch OS系统的游戏优化,游戏性能没得说,稳占安卓阵营第一梯队。

说实话,当前只要是旗舰手机,那么它的性能一般不会让用户太担心,真正的加分项是性能之外的体验,像续航、散热和系统自带的游戏助手等等。vivo NEX 3S内置了一颗横向线性马达,笔者在游戏中使用不同枪械,手机会出现不同力度的震动反馈,这样的触觉交互更有沉浸感。

那么,充电5分钟到底能吃鸡多久呢?

实测5分钟充电,44W快充让vivo NEX 3S的电量从0充到15%,在开启HDR高清+极限帧率的情况下,音量和屏幕亮度都设为50%,笔者试玩两局游戏,一共用了45分钟左右才将电量耗完。要知道游戏开到最高特效,耗电量还是很大的,如果将画质调低,vivo NEX 3S充电5分钟游戏坚持一小时以上完全没问题。

玩游戏尚且如此,其他像听音乐150分钟、逛淘宝120分钟、看视频或刷抖音75分钟等等,充电5分钟的电量足够我们应急使用这些场景,只要充电5分钟,就可以保证长达几小时的通话,遇到客户紧急电话、出门远行,用起手机来可以更加省心,这对于时常为电量焦虑的用户,无疑是增加了一份保障。

生活中5分钟内能干好的事情不多,我们一顿饭有时都花费30分钟不止,官方称vivo NEX 3S的44W超快闪充30分钟就可以充电3000mAh,而笔者实测充电速度比这还要再快一点儿,或许和系统更新有关(达到3375mAh),笔者利用下班前的时间,不一会儿手机就充满了,路上无论是打游戏还是刷抖音,完全不为电量操心。

02 充电快和技术研发离不开关系

在快充技术上,国内很多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一套解决方案,vivo同样也不例外。vivo NEX 3S搭载的vivo Super FlashCharge 44W超快闪充技术,采用了转化效率为97%的电荷泵IC,搭配FFC充电算法,能够实现在充电速度更快的同时让温控和兼容性更好的体验。

当然手机充电时,收到消息还是需要操作手机,考虑到充电亮屏使用场景,vivo的这套闪充方案还专门优化了亮屏充电效率,这样的充电模式适应办公、社交、娱乐等多种不同的使用场景。

另外,应对5G高负载场景,vivo NEX 3S支持4G/5G C-DRX省电技术,在无数据传输时,手机会周期性地进入睡眠状态,提升续航时间,当然这离不开背后工程师对手机软硬件两个方面的优化。

5G

实测半小时充电75%

5G

五小时重度耗电测试 vivo NEX 3S剩余52%电量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vivo NEX 3S的充电和耗电数据,关闭所有后台应用,实测30分钟充电达到75%。另一方面,得益于高通骁龙865出色的能耗控制,低功耗屏幕材质和系统省电算法,五小时耗电测试之后,vivo NEX 3S依旧剩余52%电量,44W快充+4500mAh电池的组合,续航能力没得黑。

写在最后

vivo NEX 3S作为一款成熟的5G旗舰,各方面的表现相比前代都更加全面均衡。考虑到5G时代高耗电的使用场景,新机配备了4500mAh电池,另外,为了让用户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在大电池基础上配备44W快充,快充+大电池的组合为手机的全方位使用场景做了保障。新技术发展成熟后,最终回馈于消费者,用户体验也就随之提升,我们从vivo NEX 3S上可以推断,在新的电池技术没有普及之前,快充+大电池的组合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5G旗舰的标配,如果没有做到这点,那么它就只能被称为“偏科生”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