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否会改写商业规则?

人工智能

631人已加入

描述

  谈到思辨,让自己不由想起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朱张会讲”。在这场会讲中,朱熹、张栻两位理学大儒经过反复的切磋辩论,可谓广受启发和助益,使得儒学思想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构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历史回归现实,不同形式的辩论似乎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上演,从中我们可以畅想无限的可能性,同样也会在理性的驱使下对发生剧变的世界做到“冷眼旁观”。

  前不久,记者本人就作为一个“旁观者”在HBRC年度对话×IBM思想之夜上见证了一场聚焦“人工智能是否会改写商业规则”的激烈争辩。俗话说“理不辩不清,道不辩不明。”透过这场辩论,似乎解开了自己,当然也包括大多数人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疑问。

  一场源于IBM Debater的终极辩论

  事实上,Debater是IBM所研发的“人工智能辩手”。2018年,IBM Project Debater在旧金山与人类辩论高手展开了两场公开辩论比赛。在事前对辩论主题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AI系统不仅可以清晰表达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论点,还一度比较准确地指出了对手所犯的事实错误。

  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是不是又想起了当Alpha Go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和李世石时那突然闪现在脑海中的略带恐惧的惊喜感?既恐惧又惊叹,也许这就是人类心中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产生的矛盾心理吧!然而,新技术就是在这种不断衍生的矛盾中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依赖于巨量数据以及强大的算力和算法。在万事俱备之时,人工智能势必会在人类面前呈现无限的可能性,这是技术的发展规律,人类无法阻挡。以IBM Project Debater为例,它之所以能够在与人类辩论中做到游刃有余,是因为它具备了数据驱动的辩论文稿的生成和表达能力、口语理解能力以及模拟人类困境的能力。

  基于这些能力,它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大量的语料,创作出结构良好的辩论文稿;能够识别长篇大论中每一个句子里所隐含的重要概念和观点;能够通过独特的知识图谱模拟人类的矛盾与困境。

  对此,在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林咏华看来,Debater帮助人类将人工智能从一个初级阶段推向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看懂一张图、听懂一段话或看懂一句文字。在初级阶段,通常都是单模态被动的认知,但是在高级的人工智能阶段,机器会主动挖掘信息,主动进行逻辑推理,主动形成新的观点。因此,基于海量的信息,Debater可以在没有人类的偏见的情况下,没有受情绪的主导的情况下,帮助人类进行辅助抉择。

  在林咏华的阐述中,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IBM研发Debater的目的所在,就是旨在通过公正的辩论来扩展人们的思维。进一步来讲就是AI辩手可以作为非常好的方式以不同的思维模式,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商业运营中帮助人类进行相应决策。

  这种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又完美契合了IBM所提出的“认知型企业”的理念。认知型企业的核心诉求,从三个维度来看,一是利用人工智能人性化地获取信息和数据。二是智慧化地改造企业流程,实现决策流程智慧化和自我迭代。三是智慧化地管理企业生态系统。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广泛数据能力和强大计算能力的支撑,而这也是IBM两个重要的布局方向。

  人工智能终究会带来什么

  阐述了这场终极辩论的来源过后,再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它,你心中的疑惑是不是更加具象化了?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究竟在过去一年又取得哪些令人瞩目的伟大进步,它正在向我们展示哪些巨大的可能,同时它正在展现出的陷阱和挑战又是什么呢?

  俗话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人工智能大家有很多不尽相同的认识,甚至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个问题会有两种自相矛盾的看法。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充满着无限魅力,有很多共识,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充满魅力的研究应用领域。

  在这场辩论中,搜狗CEO王小川、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林咏华、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服务咨询服务部合伙人朱翊作为A方要极力阐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无限可能,而完美世界控股集团董事长池宇峰和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作为B方将基于对于人工智能的质疑不断进行反驳。

  辩论过程中,AB双方围绕“人工智能是否会改写商业规则”的话题,从人工智能到底有没有“主动性”和“动机”、人工智能的研发该不该有规则和边界以及人工智能是否是科技向善的主要力量几个问题着手,进行了充分讨论和深入争辩。

  王小川提到,他是人工智能狂热的支持者,因此更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仍然存在大量的瓶颈,尤其是在认知领域。而人工智能并不是要拟人,因为机器跟人的学习和运作方式完全不同。面对人工智能,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机器会颠覆到人,也不能妄自尊大,要接受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改变。

  朱翊则认为,人工智能是颠覆性和指数性的技术。目前企业在接触人工智能的时候容易陷入盲目乐观和胆小慎微两个误区当中,其实我们需要以足够的耐心来等待人工智能在未来所带来的更多可能性,它也许不是简单地改写商业规则,而最终可能颠覆整个商业规则。

  作为反方的池宇峰明确提出人工智能不会改写商业规则。他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只是计算力和算法的提升,是一种数据的加工方式而已,人工智能只有增加动机之后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人工智能,才能真正改变很多东西。

  李骁军提到,从投资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给予了人类极大的想象空间,也许其中有很多无法实现,但是有泡沫才能推动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人和人工智能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各有特点,要协作起来迎接更多的可能性。

  等待更多可能性的发生

  透过这些精彩而富有逻辑的阐述,你有没有找到解决心中疑惑的最佳答案?在记者看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的的确确为人类的商业运营和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但是在认知领域以及在模拟人类思维模式的道路上,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就如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在开场致辞中所说的那样,比如中文当中“东西”一词,是东西不是东西,好东西还是坏东西,都有千差万别的意思,所以对自然语言的理解,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

  另外,我们还需要明确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到底应该在人类的社会当中扮演何种角色。这场辩论的最后,其实大家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自始至终,机器都是在辅助人,帮助人类生活得更好,进步得更好。

  所以总结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今天研发、应用和未来商业投影当中所体现出的立体多面性,确实会引发新的产业革命,对商业世界也必然会产生各种层面的影响。也许有的领域已经开始改变,有的领域还没有完全呈现变化,但是整个商业世界的基本规则和底层逻辑并不完全是因为技术进步而发生根本性的颠覆,而人的主导型和人作为人本身的技术进步的目的并没有因此发生根本变化。

  至于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在有一天超越人类甚至替代人类?对于这种论断,我们不如就像朱翊所说的那样,对于人工智能,我们不妨以足够的耐心等待它未来更多可能性的发生,而不要过早说它不可能。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