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湿二氧化碳传感器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

MEMS/传感技术

1293人已加入

描述

温室大棚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场所,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与外界环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比较稳定,一般在350 ppm左右。夜晚由于作物的呼吸作用、土层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物的分解等,都会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比棚外可以高出一倍左右;日出前,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高值,比棚外高2-3倍;日出后一小时,作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下降至300 ppm左右;中午在强烈的日照下,作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降低,仅为80-150 ppm。二氧化碳作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温室大棚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二氧化碳过高或者不足都会对作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常引起蔬菜作物叶片卷曲,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会影响作物对氧气的吸收,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代谢作用;

二氧化碳含量不足:叶色暗无光泽,开花晚,雌花少,花果脱落多;叶低平,与主枝垂直或下垂,叶面凸凹不平;异型果多,上市晚,产量低,优质果品少。

而充足的二氧化碳能够保证蔬菜的健康生长,使叶绿素含量升高,叶色深绿而且有光泽;使其开花早,落花落果少,叶枝生长健康,果品端正,产量高。

所以现在很多的种植户为了让蔬菜更好的生长提高产量,会在大棚种植中添加一定量的气肥,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那么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应该什么时候进行施加呢?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中午的时候虽然有充沛的阳光,植物根部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但是由于没有充足的二氧化碳,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会出现二氧化碳短缺,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影响产量和品质,所以温室、大棚栽培的蔬菜或其它作物,如果在日出以后及时人工补充二氧化碳,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要求,就能较大地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得到较高的收益。作物开花结果期是光合作用最旺盛期,也是干物质大量积累关键阶段,这时人工补充二氧化碳效果最明显。

在温室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传感器可以保证在二氧化碳浓度不足的情况下及时报警,从而使用气肥或者增施有机肥,保证蔬菜、食用菌、鲜花、中药等提早上市、高质高产。可以说,二氧化碳传感器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成熟期,抗逆性,质量、产量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