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轨星座互联网商业化运营能否取得成功?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近年来全球兴起低轨星座互联网的热潮。当前互联网数据主要依靠光缆传输,而光缆铺设成本高、覆盖范围有限,尤其在山地或海岛等地区铺设光缆更为困难。与地下或海底光缆相比,通信卫星覆盖范围广、建设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其中低轨通信卫星成本低廉、技术更新速度快、通信延迟低,因此OneWeb、Telesat、SpaceX、波音等公司纷纷提出低轨通信卫星星座计划。据美国FCC发布的频率资源申请信息,目前申请进入美国市场的低轨卫星通信星座计划就有十多个,这些公司大部分表示在五年内推出自己的第一代星座系统。据最新消息,亚马逊也开始筹划卫星互联网服务,计划将3236颗网络卫星送入近地轨道,在全球提供互联网服务。

  低轨星座互联网发展受到美国等政府的重视。美国2018年2月批准SpaceX卫星互联网项目——太空“星链”(Starlink)。2018年3月,我国宣布部署全球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鸿雁星座”。美国军方也关注了这项新兴的通信技术。2018年12月,美国空军战略发展规划和试验办公室与SpaceX公司签约,要在其星座互联网具备全网通信能力之前,先行测试军方可能使用Starlink宽带服务的不同方式。

  低轨星座互联网商业化运营能否取得成功仍然是个挑战。上个世纪末期,铱星和Globalstar在卫星电话市场上投入巨大,但蜂窝移动网络更快地占领了目标市场,“铱星”等星座系统只能转型其他数据传输业务。SpaceX、O3b、OneWeb等公司的低轨星座瞄准的目标市场是发展中国家以及光纤网络覆盖不足的人群。这个人群更注重网络及终端的价格是否低廉、使用是否便捷。但是,低轨星座互联网卫星数量众多,卫星制造和测控运营的成本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压缩。与此同时,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在飞速发展,5G替代4G的速度远超预期,美国AT&T,T-Mobile和Sprint在今年年初的世界移动大会上宣布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向部分美国城市推出5G服务。因此,业内普遍认为,虽然全球低轨星座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但最终顺利运营存活的不会太多。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