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技术
数据存储是多个科技领域的底层基础产业,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都需要数据存储设备。定性来看,只要下游挂钩的行业每年都能增长,理论上数据存储的空间就会不断扩大。
冷数据占据数据存储行业份额高达80%,其中光存储是冷数据存储最主要的方式,按权威机构的统计,这个行业的规模每年会有2000亿元的增量。行业潜在空间大、政策红利多且竞争对手少,未来肯定能跑出一些标杆企业。
数据存储需求大
我们一直在说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大科技板块未来的趋势和机会,但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这些应用未来发展起来后,数据量也会呈指数级增长。以今年春节为例,单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就增长了37%,其中除夕和大年初一两天数据流量更是翻倍。再试想一下,如今各种网红直播、在线+产业(教育、办公、医疗等)以及抖音、快手等APP上面的短视频,哪一个数据流量是低于M级别。
有数据就有存储需要,随着数据量增加,未来数据存储需求也会水涨船高,而且数据存储作为多个新兴战略产业的基础设施,需求量会更大更确定,只要下游任何一个产业还在规模扩张,需求就不会萎缩。根据IDC预测,全球数据将从2018年的32ZB增长至2025年的175ZB,单位ZB看不懂的话,看增幅就好了,7年5倍多的增幅,成长空间非常巨大且确定。其中,中国数据增长将最为迅速,2018年为7.6ZB,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48.6ZB,占全球28%的比例,年复合增速30.4%,这样的增速已经超过云计算了。
光存储是最主要的方式
一般而言,数据可分为热数据、冷数据和温数据,热数据指的是经常被访问的数据,与之相反,冷数据则是极少被访问的数据,温数据介于二者之间。目前已经存储的数据中,冷数据占比达到80%,所以直观看,未来对冷数据的存储会是需求最大的一块。
而冷数据存储中,按照数据存储介质来划分,有电、磁和光等存储介质,也就是硬盘、磁盘和光盘等。如果按照 紫晶存储披露的BD光存储介质0.4元/GB和冷数据占比80%计算,7年光存储的理论规模增量为1.44万亿,平摊到每年都有近2000亿的增长(整个数据存储行业规模2500亿元左右)。当然,这还包括了磁电存储等介质。以后介质的价格会不会降?我们认为是有可能的,但是即便价格砍一半,每年新增规模也非常可观。
此外,我们认为未来行业的趋势还是在光存储这块。因为磁电存储基本上每10年就需要做一次数据迁移,且随着数据量增大,对数据读取速度和安全性都提出很高要求,最重要的是能耗这一块,光存储的能耗可以做到只有硬盘的三十分之一。可以看到,相比磁电存储,光存储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环保性等特点,而且存储寿命更长,单位存储成本也较低,性价比更高,逐步替代是趋势。
可能你会说,如此重要的产业,国家怎么都不重视?实际上,从2015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的多项产业政策中,已经将光存储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来推进和扶持,只是这个产业比较小众,且很多时候是跟随下游产业政策一并被提及,容易被忽略而已。比如说在大数据产业规划中就已经出现,2018年底工信部发布《2018年工业强基工程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名单》中,更是明确将光存储作为重点突破方向。
图1:存储介质性能对比一览
主要标的简析
有政策扶持红利,有巨大成长空间,且未来增长十分确定,这样的产业难道不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吗?但专门聚焦光存储的第三方企业很少,A股上市标的更少。目前光存储中主要参与企业有 易华录、 紫晶存储、苏州互盟信息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国外有松下、 索尼、易安信和美国网存等。此外,还有一些企业少量涉及磁存储和云存储领域,如中科曙光、同有股份。 易华录和 紫晶存储是A股数据存储领域比较纯正的概念标的。
公司近期还公布了与华为的合作事宜,其实此前已经有战略合作的意向,此次只是协议落地。华为具有热数据存储领域的产品、技术、品牌及渠道层面的优势,刚好与 易华录的蓝光存储优势互补,形成冷热一体数据混合存储的竞争壁垒,华为在通信技术和IDC领域方面的技术毋庸置疑,双方未来的合作空间会非常大。
综合市场的一致预期,今年市场一致预期EPS在1.21元,对应PE在40倍,估值合理。
不过有点担忧的是,公司的智慧交通业务,基本上依赖政府投资,而政府投资经常会变,能不能中标也是个问题,订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