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电停滞不前,生活何时才能真智能?

音视频及家电

736人已加入

描述

1995年,比尔•盖茨曾出版《未来之路》,其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他的豪宅。那些利用气象情况感知器获得天气情况并协调室内的温度和通风、来宾佩戴小电子针协调所有的照明、音乐、温湿度以配合客人的需要任意调节、远程命令一些家电在主人回家前开启等,这在当时看来,是相当的前卫和不可思议。然而将目光转回现在,智能仿佛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身边的每一件物体好像一夜之间都有了“智能”的魔力,从手机到电视,甚至连书包、椅子这些都开始变得智能了。

然而就在我们每个人都开始对智能生活侃侃而谈时,你是否不经意的发现,身边一堆的智能产品,没有几个是真的能派上用场的。亦或者,你终于弄懂的智能产品,无法和身边的人和环境融入,让你颇有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

智能家电停滞不前 生活何时才能真智能?

提到智能家居,受益最大的当属家电领域,当其他领域的智能概念还在“纸上谈兵”时,家电领域的智能家电已经早早落了地,从家里的客厅开始向周边领域蔓延开来。前段时间引起中日两国民众和专家探讨的“疯抢马桶盖”事件,更是将智能卫浴推向了风口浪尖,说明智能家电的战火,已经从客厅、卧室、厨房顺利烧到卫生间了。

然而智能家电的顺利落地其实并没有推动智能生活大踏步的前进,不仅在国内,放之全世界范围也是如此。所有关于智能生活的那些描述,还都停留在美好的畅想。受此影响,智能生活这个概念被硬生生的和智能家电划了等号,仿佛有了几样智能家电,人们的生活就可以称之为智能生活了。

同时,很多消费者所理解的智能,恰恰与真正的智能背道而驰。举个例子来说,你用自己的手机遥控打开了家里的灯,这其实并不智能,反而属于简单的事情搞复杂。这一系列动作要经过拿出手机、输入密码或者解锁指纹锁、找到相应的应用程序、点击开灯。看起来灯亮的那一刻确实挺酷的,不过有那工夫你要是伸出手去估计这灯都能开关好几次了,还能顺便活动活动胳膊,给手机省点儿电。

同时,抛开产品不说,智能生活行业至今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企业们都希望能在各个领域制定标准,从而导致了标准林立,层次不齐。由此可见,仅仅依靠智能生活的概念和时不时冒出来的爆点,俨然难以支撑智能家居真正的落地,也肯定不是智能生活前进的方向。毕竟用户将智能产品买回家,不是为了像别人炫耀自己的前卫时尚,还是需要使用的。

孤独的智能不是真的智能

文青届有句无病呻吟的话说得好,“青春不是用来迷惘,时光也不该总是孤独”。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智能生活这件事上也挺恰当。虽然有点儿过于文艺了范儿了,但是总有那么些智能产品耗费了消费者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鬼东西怎么用”,研究好了有开始感叹仿佛拥有这个产品的只有自己,连个伴儿都没有,孤独到最后这产品也就放下了。

当然,造成孤独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很多企业打着智能的幌子卖高价,仿佛身边的潜在客户都是比尔•盖茨一样,消费者不会单为了能看个睡眠质量,远程开个灯就付出那么多的真金白银的。无论任何产品,最终都是要回归到客户服务上来,昂贵的价格把客户都吓跑了,还谈啥智能?说穿了,智能生活高价的泡沫,迟早有一天会有个类似于OTT盒子一样的东西,来把它刺穿。

再换句话说,现在的智能产品,大部分还都是依附于智能手机而存在。哪个智能手环不需要APP连接?谁家的空调能远程脱离手机操作开关?产品与用户的交互方式始终无法脱离智能手机而单独存在。但凡有一天谁的手机丢了,光是为了那些绑定的银行卡就且得闹心一阵。要真是家里的家居都靠着智能手机来调节的话还真惨了,灯都开不开了。

不如“减减肥”重新出发

其实,各个领域的智能产品,不必太急于伸手到别人的地盘去掠夺,负责扫地的机器人就安心负责扫地,你就算能打电话,用户可能也不会用个扫地机器人打电话。负责监控健康情况的就踏实监控健康,你就算能看视频,用户可能也不会用个小手环去看视频。太大而全的功能不仅不能吸引消费者,还徒增了成本,抬高了价格。不如给智能产品“减减肥”,在真正的智能上多下下功夫,比什么都强。

智能生活,路还很长。但是消费者们的需求确实实实在在的摆在了眼前,无论是家电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需要好好转换一下思路,减减肥重新出发。2015年可以说是智能生活这个概念的转折年,但如果只有概念没有实际的产品与服务,那它终究只能是个空壳。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