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光伏控制器主要是由电子元器件、继电器、开关、仪表等组成的电子设备,按电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并联型、串联型、脉宽调制型、多路控制型、两阶段双电压控制型和最大功率跟踪型;按电池组件输入功率和负载功率的不同可分为小功率型、中功率型、大功率型及专用控制器(如草坪灯控制器)等;按放电过程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常规过放电控制型和剩余电量(soc)放电全过程控制型。对于应用了微处理器的电路,实现了软件编程和智能控制,并附带有自动数据采集、数据显示和远程通信功能的控制器,称之为智能控制器。
1、直充保护点电压:直充也叫急充,属于快速充电,一般都是在蓄电池电压较低的时候用大电流和相对高电压对蓄电池充电,但是,有个控制点,也叫保护点。当充电时蓄电池端电压高于这些保护值时,应停止直充。直充保护点电压一般也是“过充保护点”电压,充电时蓄电池端电压不能高于这个保护点,否则会造成过充电,对蓄电池是有损害的。
2、均充控制点电压:直充结束后,蓄电池一般会被充放电控制器静置一段时间,让其电压自然下落,当下落到“恢复电压”值时,会进入均充状态。为什么要设计均充?就是当直充完毕之后,可能会有个别电池“落后”(端电压相对偏低),为了将这些个别分子拉回来,使所有的电池端电压具有均匀一致性,所以就要以高电压配以适中的电流再充那么一小会,可见所谓均充,也就是“均衡充电”。均充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几分钟~十几分钟,时间设定太长反而有害。对配备一块两块蓄电池的小型系统而言,均充意义不大。所以,路灯控制器一般不设均充,只有两个阶段。
3、浮充控制点电压:一般是均充完毕后,蓄电池也被静置一段时间,使其端电压自然下落,当下落至“维护电压”点时,就进入浮充状态,目前均采用PWM(既脉宽调制)方式,类似于“涓流充电”(即小电流充电),电池电压一低就充上一点,一低就充上一点,一股一股地来,以免电池温度持续升高,这对蓄电池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因为电池内部温度对充放电的影响很大。其实PWM方式主要是为了稳定蓄电池端电压而设计的,通过调节脉冲宽度来减小蓄电池充电电流。这是非常科学的充电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充电后期、蓄电池的剩余电容量(SOC)》80%时,就必须减小充电电流,以防止因过充电而过多释气(氧气、氢气和酸气)。
4、过放保护终止电压:这比较好理解。蓄电池放电不能低于这个值,这是国标的规定。蓄电池厂家虽然也有自己的保护参数(企标或行标),但最终还是要向国标靠拢的。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将12V电池过放保护点电压人为加上0.3v作为温度补偿或控制电路的零点漂移校正,这样12V电池的过放保护点电压即为:11.10v,那么24V系统的过放保护点电压就为22.20V 。目前很多生产充放电控制器的厂家都采用22.2v(24v系统)标准。
光伏控制器的配置选型要根据整个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并参考厂家提供的产品样本手册来确定。一般要考虑下列几项技术指标:
1.系统工作电压
指太阳能发电系统中蓄电池组的工作电压,这个电压要根据直流负载的工作电压或交流逆变器的配置造型确定,一般有12V、24V、48V、110V 和220V等。
2、光伏控制器的额定输入电流和输入路数
光伏控制器的额定输入电流取决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或方阵的输入电流,造型时光伏控制器的额定输入电流应等于或大于太阳能电池的输入电流。
光伏控制器的输入路数要多于或等于太阳能电池方阵的设计输入路数。小功率控制器- -般只有一路太阳能电池方阵输入,大功率光伏控制器通常采用多路输入,每路输入的最大电流=额定输入电流/输入路数,因此,各路电池方阵的输出电流应小于或等于光伏控制器每路允许输入的最大电流值。
3、光伏控制器的额定负载电流
也就是光伏控制器输出到直流负载或逆变器的直流输出电流,该数据要满足负载或逆变器的输入要求。
除上述主要技术数据要满足设计要求以外,使用环境温度、海拔高度、防护等级和外形尺寸等参数以及生产厂家和品牌。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