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截止今日,英特尔市值已经蒸发了415亿美元。很难想象,坐拥2000亿美金市值的超级战舰怎么就突然颓了?自建代工厂策略,在摩尔定律的助攻下输给了Fabless+工艺厂的时代新模式;CPU行业独一策略,敌不过大数据算力时代GPU的快速增长。英特尔模式似乎正在被时代抛弃。
缺乏顺风布局,处境尴尬
大数据时代,算力为王。英特尔面临的尴尬:作为最大的CPU公司,自身困境与CPU发展的困境是有相当大重叠性的,最大的困境就是在众多加速方案的现在,CPU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是否要具备全部的计算能力,然后加入到传统CPU指令流中,还是安安心心成为一个控制流和hub?英特尔要做行业独一,只能全都要。全应用支持,带来的问题就是大量晶体管资源的浪费。
英伟达可以毫无顾虑,把CUDA做好解决一切。AMD可以支持ROCm,同样把高资源占用的内容从CPU中拉出来,反正AMD的GPU物美价廉。而英特尔手里,只有CPU一张牌了。通用计算机设备的红利差不多要吃完,进入长尾市场后,单靠CPU似乎不够能打。
反观英伟达,因提前站在了风口上,顺风翻盘一跃成为是指超过老牌芯片巨头的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厂商。尽管GPU的诞生是依赖于CPU的,但在大算力时代,擅长“没什么技术含量的重复计算”的GPU却成为了未来应用发展的战略重点。
由此及彼,国内科学计算、自动驾驶、智能分析、密码破解、图像识别、大数据、金融交易等关键领域要实现自主可控,GPU国产替代必须提上日程。国内GPU芯片设计龙头景嘉微(300474)即将研发成功的JM7200民用GPU、国内芯片定制领军企业芯动科技(INNOSILICON)首发即将量产的“风华”显卡GPU,都将是国内GPU市场扬帆起航的关键。
固守“大而全”,优势难在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英特尔没能“乘风破浪”,很大程度上也是忽视了产业分工领域的“比较优势”。大社会生产时代,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越来越没有必要固守“大而全”的生产方式,而应将其生产过程分解成具体的生产活动,并通过业务重组将资源集中于价值链中最具竞争力的部分。英特尔的IDM模式显然不敌资源优势集中的Fabless+工艺厂模式。
与此同时,随着摩尔定律停滞、功耗密度持续恶化,在传统CPU架构上持续增加性能或者核数量难度加大,产品利润难以满足工艺厂设施更新换代所需的巨大成本。“比较优势”和“摩尔定律”的双重压力下,英特尔模式越来越力不从心。这对当前国内半导体企业的发展思路十分具有启发意义。
在国内半导体制造处于劣势、芯片设计优势不明显的情形下,发挥比较优势、共同发力将是本土企业实现赶超的关键。珠海的“中国先进半导体一站式IP和定制量产中心”模式就是以共赢模式为核心,用国内IP和芯片定制领军企业——芯动科技(INNOSILICON)14年的资源和经验,帮助芯片设计企业解决技术和量产瓶颈。
事实上,作为芯片设计环节上游的可复用元素,IP必然是芯片国产替代的“加速器”,是未来半导体产业自主化发展的关键领域。国内IP领军企业也不负众望,以走在国际前列的“比较优势”,为国内芯片设计源源不断输入动能。
fqj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