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2G/3G减频退网和业务迁移顺利进行?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5G商用部署的提速,2G、3G、4G、5G“四世同堂”的局面,为运营商的网络运维、站点资源利用带来诸多挑战,适当的“断舍离”已十分必要。目前,各国运营商已经启动“2G/3G减频退网”工作;今年5月,工信部首次正式提出实施2G/3G退频和迁移转网;近日,3GPP宣布正式关闭此前负责研究2G、3G无线功能的RAN6工作组,这意味着从标准开发层面,“2G/3G退频”势在必行。

2G/3G减频退网箭在弦上,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动,运营商的减频退网工作正在如期开展。那么,该如何保障2G/3G减频退网和业务迁移顺利进行?目前运营商的进展如何?还将面临哪些困难?

减频退网时机已经成熟

与4G/5G相比,2G/3G在资源占用、技术指标、运维成本等方面的不足逐步凸显。对于全球运营商而言,2G/3G/4G /5G四网并存的局面,给5G商用化进程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

今年7月,3GPP在RAN#88e全体会议上宣布正式关闭负责研究2G和3G无线功能的RAN6工作组。这意味着,2G和3G技术将不再开发,业界呼吁多年的2G/3G减频退网一事,从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开发层面已经不再留有后路,移动通信行业将全面进入新纪元。

2G/3G为何要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联通研究院技术委员会主任严斌峰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表示,这要从技术与资源、网络建设和运维等角度说起。技术和资源占用方面,相对于已经服务了全球二三十年的2G/3G旧技术制式,4G/5G单位比特成本更低、网络速率更快、业务创新可能性明显更多;低效的2G/3G尚占据着不少优质频谱,2G/3G减频退网可以将原有使用的稀缺频段和宝贵资源腾挪出来;网络建设方面,不同网络以及不同厂商的设备占据有限的基础设施资源,比如机房与天面空间、供电容量、传输带宽等,使得建设方案编制难度大,设备选型与组合十分复杂;维护方面,四网并行带来繁重的维护工作量,同时因为系统构成复杂,一旦出现问题,定位流程长、排查环节多、解决起来往往牵一发而动全局。2G/3G减频退网可以使运营商将更多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4G/5G网络建设上来。

相关政策逐渐明朗,同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2G/3G的减频退网进程。2019年10月,工信部提出我国移动通信的网络面临着2G、3G退网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今年5月,工信部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首次以公开发文形式正式提出2G/3G迁移转网,明确在保障存量物联网终端网络服务水平的同时,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 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全球范围内的2G/3G 退网正在进行,各个国家根据自身对通信网络的需求给出了各自的时间表。以德国为例,德国沃达丰、德国电信都在积极推动2G/3G退网。德国沃达丰此前宣布将于2021年6月30日前彻底关闭3G(UMTS)网络,以腾退3G频率资源,重耕给更高效率的4G LTE使用。今年6月12日,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技术部正式批准韩国运营商SK Telecom逐步停止2G CDMA通信服务。

我国的三大运营商目前尚未正式给出2G/3G 减频退网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但从运营商的动作来看,2G/3G减频退网已经在持续推进中,各方面工作在不影响用户服务和体验基础上进行。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联通从2018年起开始全面推进2G客户向4G 网络的消费升级工作,将采取免费更换手机卡、赠送体验流量、优惠购机等多种优惠措施,协助现有2G客户升级为4G网络。今年4月,中国联通称年内将分区域推进2G/3G 减频退网,降低网络运营成本,重耕频谱资源;中国移动自2019年3月起开始分区域注销TD-SCDMA 基站;中国电信将加快NB-IoT(窄带物联网)、4G、5G 等新型网络的应用。自今年6月起,中国电信云南公司逐步关闭3G-EVDO 数据业务。同时建议还在使用3G-EVDO数据业务的用户选择服务更优的4G、5G 数据业务,尽快到电信营业厅更换升级手机卡或终端。

截至2019年底,2G /3G基站总数约为284 万个,占总基站数约34%。涉及大规模用户和应用的迁移,要做好2G、3G大规模减频退网这场“持久战”的准备。据了解,减频退网工作主要是由运营商来执行,回顾此前1G和小灵通的退网经历,很多时候还会涉及到多家运营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也就是说,运营商具有共同的目标就显得极其重要。此外,市场化的方式是减频退网推进的核心手段。这个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作用,以更优质服务、更低廉价格以及产业发展趋势的宣传,处理好用户的关系,并引导用户停止使用旧的服务。

NB-IoT、Cat.1承载业务迁移

据了解,2G/3G 减频退网工作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引导新增用户不再使用2G/3G;第二步是推动现有存量 2G/3G 用户迁移到4G/5G 网络;第三步才是彻底的完成退网。解决2G/3G之前所承载的业务迁移问题,是减频退网工作中的核心任务。

之前分配给运营商2G/3G频谱已经被逐步压缩,现有的2G/3G网络是一个薄覆盖的网络,用于维持用户基本的通信服务。然而,2G/3G 网络仍然承载着超过3亿的手机用户和远高于手机用户数量的中低速率物联网用户,在语音和物联业务方面发挥余热。公开数据显示,从2015年底到2019年底,国内蜂窝物联网连接数从1亿增长到了10.3亿,其中九成为2G、3G物联网连接。

今年5月,工信部明确指出要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Cat.1)网络迁移。

在2G/3G退出江湖之际,NB-IoT和Cat.1是否已经具备了业务迁移的成熟条件?严斌峰表示,大规模接入、无线带宽窄、传输速率低、语音需求弱正是物联网业务的共同特征,NB-IoT技术体制正是为此而设计,而Cat.1与现有的4G网络完全兼容,无需针对基站进行软硬件的升级。可以说,NB-IoT和Cat.1均已具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关键技术指标,能够满足物联网业务要求。在业务迁移时,新增中低速率物联网业务将通过NB-IoT和Cat.1网络承载,不再接入2G/3G网络;如果业务所在属地还没有形成NB-IoT接入能力,则有针对性的点对点开展NB-IoT网络建设。

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学强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对于存量和增量的物联网用户来说,需要提供优质的迁移和替代方案,这一方案不仅仅要在网络连接等技术维度形成优势,还要在迁移成本和价格方面全方位相对2G/3G形成优势,这关键在于芯片和模组量产推出后形成的规模效应。

NB-IoT芯片产业化功能细分表现愈发强劲,模组价格随着市场竞争中不断压缩形成优势。严斌峰表示,NB-IoT芯片在IP授权、芯片设计、协议栈开发等服务规模扩大,涌现出了一批有实力的初创企业。总体趋势上,NB-IoT芯片向高集成度、低成本方向发展,NB-IoT模组向小尺寸、具备主控功能、低成本方向发展。随着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9.9元的模组已经上市,已经低于2G模组的价格,对于NB-IoT产业规模化发展是极大的推动。

天翼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及行业研究总监王志成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更多模组厂商加入进来,Cat.1模组价格不断被拉低,目前市场上的Cat.1魔族的价格还有可能继续下降,加上运营商的补贴,实际成本同2G/3G模组相差不大,已经具有规模化应用条件,但未来还要继续在“性价比”上下功夫。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